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学习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学习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9:32:50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

文化建设-班主任论文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复旦大学中文系 高琬鑫

中图分类号院G62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1-0568渊2014冤30-0009-02

提及学生的教育,最先联想到的词汇往往是学校,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的建设自然就成为了学校教育园地的重中之重。班级建设究竟朝向何方,新课程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家”是最能够带给我们亲近感觉的字眼,让班级变成学生的家,实际上它倡导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自由、温馨、踏实的环境下,愉快地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各个班级文化的建设,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处于叛逆期,敏感好动,更需要通过自然、无形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中教案不可被忽视的重点,值得教师们去深入地挖掘和探究。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动词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主要是通过精神领域对人的影响,从而引导他的发展。即使是一个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只要他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会经历一个“文化化”的过程,形成其独立的性格习惯,包括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因此,很多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定义,“人就是文化动物”。

学生的身份,注定了他们的“文化化”的过程主要在班级中完成,班级文化就是指围绕着班级教育教案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直接而隐性的影响力,决定着它是教育教案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虽然它不会直接作用于教案,也没有显性、客观的指标去衡量它的成果,但它本身就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促成学生健康身心和优良品格的养成,并形成集体效应,带动一些消极或落后的学生,从而辅助学生们以更积极、正确的姿态,投身于学生的主要任务当中,促进教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相反,不良的班级文化往往会扩大一些学生本身的负面元素,无益于积极向上的人格养成,也不会为教育教案的开展起到驱动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带来了隐患。 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

在汉语中,文化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有人才有文化。新课程所倡导的班级文化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要建设高中的班级文化,首先要了解作为这一教化对象的人群,即高中学生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对症下药,针对他们自身的需求与成才的需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高中生整体的可塑性很强,但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又须慎重。

1.高中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他们直面高考的压力,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加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说教、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将高考视作决定人生的唯一契机,使高中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无形中加重了他们在校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除却一些班级干部,往往很难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论是班级板报等“硬件”的打造,还是一些不定期的班级活动,总是固定的几

个身影,集体活动往往演变成几位学生的展示平台,而其他成员即便心有余力,也会惯性地将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和建设之外,形成恶性循环。

2.高中生的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还处于形成之中,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事物极为敏感,不可马虎对待。而当下大多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孩子的个性极强,不太习惯群体性的协作,不易形成班级凝聚力。加之各种传播媒介的更新普及,已经拥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中生,往往会通过课堂外的很多其他途径接受社会世事,呈现早熟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引导时,更需谨慎待之。 3.高中不同于小学、中学的另一个关键质素,就是学生分层明显,最基本的分层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实验班等班级的设立,使班级之间的生源质量出现差距,对于那些未进入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对于自己所在班级的评价就很难达到预期,不易于调动他们建设的热情。而在班级内部,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分布情况结成小团体,因而不利于整体的沟通、交流。除去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外,高中生的心智已经渐渐与社会接轨,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习惯的差异,性格的个性化,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尤其是一些家庭环境、背景方面的影响是极为直接的,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之间出现分化的要素之一,而且这种隔阂往往会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比较深重的影响,不易抚平,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班级集体的向心力。

4.高中生独特的心理认知也在影响着他们对班级的定位。高中阶段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成果格外关注,总是注重单向灌输,强调学生对老师、对教案计划的服从,以应对高考的挑战。老师们也习惯“把加强班级的管理活动作为解决班级教育教案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教师也很容易成为权力的中心,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个体感受、生命情感被忽视,

他们会很自然地将班级视作一个管理机构,而自己是处于这个管理机构的最底层,只需被动地服从老师,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就很难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真正的建设性。

三、班级文化的构建要素

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终极关怀,既然要将班级构建成学生的家园,就要为学生营造出家的氛围,充盈其间的文化,就要真正贴近学生的身心,迎合学生的需求,伴随着他们的律动,以自然的方式将学生笼络其间,关怀他们的成长。针对这一文化对象的特点,如何来构建如家一般的班级文化?

1.班级建设的核心领导者——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要正视升学的压力,不可一味只关注文化课的成绩分布,要认识到:只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带来优异的学习成果,它是教育教案的助跑器。而且“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班主任自身要将班级文化的建设放在心上、提上日程,与学生的文化课教案要齐头并进。当然,仅仅提升、重视仍然不够,还要注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级文化的营造也要从爱心出发,调动起学生对班级这个大家庭的爱,从而凝成和谐有爱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要调动高中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还要找到恰当的切入口。这与小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同,后者偏重趣味性,主题简单而易懂;高中班级的文化建设,要更富于深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会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马斯洛指出: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它是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伴随着人的成长发育,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和安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论文 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复旦大学中文系 高琬鑫 中图分类号院G62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1-0568渊2014冤30-0009-02 提及学生的教育,最先联想到的词汇往往是学校,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的建设自然就成为了学校教育园地的重中之重。班级建设究竟朝向何方,新课程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家”是最能够带给我们亲近感觉的字眼,让班级变成学生的家,实际上它倡导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自由、温馨、踏实的环境下,愉快地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各个班级文化的建设,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处于叛逆期,敏感好动,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