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的一项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题)
1.( )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
A. 柏拉图
B. 昆体良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2.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家是( )。
A. 布卢姆
B. 杜威
C.赞可夫
D.布鲁纳
3.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 依法执教
B.教育育人
C. 爱岗敬业
D. 团结协作
4.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
A.规则的发现学习
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C.从范例中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5.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备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对组块有很大影响的因素是( )。
A.加工深度
B.觉醒状态
C.记忆内容
D.个体的知识经验
12.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
A.《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B.《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D.《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1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是( )。
A.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以综合课程为主
D.没有正确答案
15.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6.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义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17.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