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羊区环城生态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6.1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及理念
1、设计指导思想
(1)景观设计与沿途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景观、绿化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等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线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3)设计中力求体现成都环城生态区的特色及历史文脉; (4)本方案尊重城市绿地现状,从生态设计的理念出发,本着“生态为魂,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分析场地的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植物,设计亮点,提升青羊区的绿地品质,构建和谐城市环境;
(5)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 (1)节约优化原则
对本项目的环城生态区的植物,主要以乔木为主、草地为辅,以达到节约、优化的效果。
(2)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成都环城生态区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城市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5
(3)功能性原则
深入分析道路周边用地情况,根据道路绿地的功能和社会效益,整合城市绿化空间与人们游憩需求的互动关系,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充分考虑市民对于休闲娱乐和观赏风景等各种活动的需求,并从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宜人性进行科学配植。
(4)协调性原则
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项目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5)服务性原则
环城生态区作为成都市绕城高速外的一条环形生态带,是进出成都必经之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来往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成都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6)人性化原则
绿化形式多样、植物种类丰富、色彩鲜明,使道路的形象不拘泥于传统的笨重、呆板,而是把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建筑物置身于有生命力的植物环境中,改善并美化成都的景观环境。同时种植高、低错落的乔木,增加草坪的面积并点缀常绿树种和花期乔木,能够有效抑制人的烦躁情绪,以满足必要的视线引导以及视觉审美需求,缓解司机视觉的疲劳,大大提高了司机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26
(7)文化性原则
根据成都人文特色,与沿线建筑性质、功能结合,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乔木栽植种类及道路节点景观配置等不同元素的文化来体现文化特色,同时做到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
3、设计理念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在规划建设中保持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整体的延续性。
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道路绿化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6.2绿化工程设计 6.2.1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 34-9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TJ/T82-9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TJ/T135-2001
《四川省地方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
27
DB51/50016-1998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DBJ08-231-98 6.2.2绿化的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绿化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常绿与落叶树合理搭配,在满足景观提升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植物选择考虑生物学特性、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②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植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③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 ④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 ⑤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6.2.3绿化工程设计
1、地块一
位于青羊区大石桥村附近,绕城内侧,用地面积为35.81亩,主要采用天竺桂、小叶香樟、柳树、广玉兰、小叶榕、合欢、水杉、木芙蓉、红三叶草、三叶草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580m的园路,宽1.2m,为土路。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30cm进行压实。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