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满分:100分 时间: 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2019·四川德阳一诊)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温带大陆内部DC.南极地区 B
答案项B解析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故 正确。) .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2 .水体面积逐渐减少B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D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C 答案
两项;水体面积减、D大气湿度下降、大风天气增多均会加大水面蒸发量,排除解析 A项;大气云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B小,干旱加剧,水面蒸发量增大,排除 强,气温降低,导致水面蒸发量下降,故C项正确。) ( 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农作物收获期提前.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CD 答案
两项错误;A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活跃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解析 B、项;水面蒸发量减少,C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与水面蒸发量关系不大,排除 项正确。D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农业干旱得到缓解,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
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东北信风C.盛行西风 DB 答案
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根据山峰与云雾林的分布解析 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水汽的来源 应该是西南季风。) 5.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B .苔原DC.针叶林B 答案
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山地海拔不高,不可能存在针叶林和苔原;该地地处热带季 解析 风气候区,山麓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山腰以上为常绿阔叶林。) ( .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6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地质灾害多C .风力强劲DD
答案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 解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C、B排除.
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D项正确。
(2019·河南许昌洛阳联考)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 题。8~7成.
7.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
.蒸发弱,水分少C .腐殖质少,土壤贫瘠DB
答案 B解析 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项正确。) 8.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落叶阔叶林BA.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常绿硬叶林C DD 答案
,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1 800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 900 m 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年省联考甲卷(2019·超级全能生全国26)20185月18 题。11~9启动。据此完成)下图(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
9.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 .土壤DC.热量 A 答案
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 解析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 项正确。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 ( c10.关于图中a、b、、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a 为温带荒漠带B.b 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C 答案
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解析 A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项错误;Qb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处形成山地针叶c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 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项错误。D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 坡,主要原因是坡的雪线高于.博格达山11PQ( 坡纬度低,光热充足P.A.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答案 B
解析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但该处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Q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6分) (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8分) (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8分)
(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6分)
答案 (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 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
(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峰;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解析 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峰;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