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二十七次调查研究报告
职业者三大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和 %。同时,农林牧渔劳动者占比上升较快,从 %上升至6%。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普及有了显著的提升,“沙集模式”成为农村自发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典型代表。农户通过自发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直接对接需求市场,带动农村地区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也带动了周边地区信息化使用深度的提高。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 ,预计 IANA在 2011年 2月将IPv4 地址资源最终分发完毕,IPv4 向 IPv6 全面转换更加紧迫。IPv6 将原来的 32 位地址转换到128位地址,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决互联网IP 地址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减少到 191 万个,年降幅 41%。网站数量的下降与国家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网站等互
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
2003-2009 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中国网站规模变化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自 2003 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 600亿个,年增长率 %。
虽然我国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 %,但是全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 8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 KB/s)。
2010年,我国网民整体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搜索引擎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超过了网络音乐,成为我国网民规模最庞大
的应用。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降低,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其“新门户”的特点。
其二,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幅居于首位,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传统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其三,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网民在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全面降低,网络娱乐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此外,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截至 2010 年12 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 万,%。
(一)信息获取
2010 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 亿,用户人数年增长 9319 万人,年增长率达 %。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 ,%,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而互联网门户的地位也由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引擎网
站。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快速拓展。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的集成,SNS、微博客等 应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承载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同时,海量级、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搜索引擎中文信息检索的智能性、精准度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0 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企业广告主广告投放大幅提升。其中,更多的广告投入从线下媒体向互联网转移,而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性和营销效果的可评估性成为企业广告主的诉求常态。在这种市场需求下,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大幅提升,市场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机制的变革加快。其一,上网、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用户上传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推动了互联网用户产生内容的快速增长,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其二,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加多样。其三,社交网络凭借用户间的交互性,在新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