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选修3检测:第二章 细胞工程 专题高效整合2 含答案 精品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选修3检测:第二章 细胞工程 专题高效整合2 含答案 精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49:19

第二章 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正确的是( )

A.离体的兰花茎尖组织可培育成兰花,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B.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均是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就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的植物组织也能表现出细胞全能性

解析: 离体的兰花茎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的是动物细胞的分裂能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增殖,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必须处于离体状态。

答案: A

2.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 ) 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B淋巴细胞

B.融合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养产生遗传物质改变后才能进行传代培养 C.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 D.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

解析: 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用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特点,所以不需经遗传物质的改变便能无限增殖;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应用是作为诊断试剂;如果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就能将药物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置将癌细胞杀死。

答案: B

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工程应用的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B.可以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C.可以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获得细胞产品 D.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

解析: 细胞工程可以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答案: B

4.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或原理不相符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解析: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C

5.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一定可以出现的情况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当细胞发生类似于癌细胞的变化时,可进行传代培养

解析: 由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抑制现象,所以正常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错;克隆培养法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不会发生改变,B错;二倍体细胞传代培养至10、50代时多数的细胞会死亡,只有少数的细胞能够培养至50代以后成为细胞系,C错;类似于癌细胞的突变,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可以进行传代培养,D正确。

答案: D

6.植株甲是二倍体水稻,利用植株甲获得了植株乙,而后利用植株甲和乙又获得植株丙和丁,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幼苗可获得植株乙 B.植株丙与植株丁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相同 C.植株丁的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植株丙 D.获得植株丙和植株丁的过程都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A中植株乙是四倍体,可通过对植株甲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而获得。B中植株丙中染色体组有三组,是三倍体,而植株丁中染色体组有六组,是六倍体;C中植株丁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虽然染色体组也是三个,但与植株丙是不同的;D获得植株丁的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是无性生殖,获得植株丙的过程是有性生殖,两者是不同的。

答案: A

7.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 B.若①是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C.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 D.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微型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 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D

8.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杂交,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脱分化

再分化

A.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自然杂交后是四倍体,属于同一物种 B.①过程常选择酶解法去壁,一般在低渗溶液中进行 C.②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比较活跃 D.d植株含有夏菊和秋菊的遗传物质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根、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A、B、C中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中种子萌发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 D

9.下图是制备单克隆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的 B.④中的筛选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 C.②促进细胞融合的过程可以利用聚乙二醇作介导 D.⑤可以无限增殖

解析: ①表示提取过程,指的是从小鼠的脾脏内提取B淋巴细胞,从骨髓中提取骨髓

瘤细胞,故A项错误。

答案: A

1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再分化过程中有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而脱分化过程中没有

B.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灭活病毒通过溶解磷脂双分子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一次筛选所得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够产生所需的抗体 解析: 离体的、已分化的组织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灭活病毒是通过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排布,使细胞膜打开,诱导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一次筛选所得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所需抗体,还需二次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 B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经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动物克隆可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实现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只能应用于对微生物进行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有多种用途;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答案: B

12.如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过程证明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经乙过程处理,愈伤组织发生定向的变异

C.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D.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只能以受精卵作为受体,因为受精卵大,容易操作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为A、B不同物种间体细胞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正确的是( ) A.离体的兰花茎尖组织可培育成兰花,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B.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均是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就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的植物组织也能表现出细胞全能性 解析: 离体的兰花茎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的是动物细胞的分裂能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增殖,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必须处于离体状态。 答案: A 2.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 ) 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B淋巴细胞 B.融合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