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年
的分布规律。(8分)
解析:第(1)题,日期的分界线一是180°经线,一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N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故N点所在的经线为180°经线。180°为6时,90°E为0时,与北京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0°E向东至180°。第(2)题,二分日,晨线与经线重合,两者的夹角为0°;二至日,晨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为23°26′(或23.5°)。第(3)题,图中ab为晨线,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晨线与经线的夹角为15°,太阳直射点位于15°S;180°为6时,90°W为12时。第(4)题,α达到一年中最大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为极夜。
答案:(1)180° 90°E向东至180° (2)0°~23.5°(或23°26′) (3)(15°S,90°W)
(4)北半球昼短夜长(或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为极夜。
13.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___。(4分)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4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6分)
(5)Q地对跖点是__________,并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6分)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读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69°N,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出现极夜,
2019年
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21°S,经度据图可得,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第(2)题,由上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7°。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点,说明M地此时为4点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第(5)题,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Q点的对趾点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该地刚好出现极昼,0点日出,0点日落,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2°。据此画出图即可。
答案:(1)(21°S,105°W) (2)39° 47°
(3)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5)69°S,75°E 绘图如下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