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教学魂归何处

阅读教学魂归何处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7:17:05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石钟乳和石笋真奇啊, ; 石钟乳和石笋真美啊, ; 石钟乳和石笋真 啊, 。 学生练笔。组织交流。

不同课文的语言文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个性便为我们灵活机变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和创造空间。只要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动脑筋,充满“或然性”的各种新颖做法,将会层出不穷,争奇斗妍。 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防患未然

总体而言,注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是本届赛课对语文课程性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做出最具指标性的回应。但是,若仅仅是机械、不知所以然的片面反应,对于阅读教学则未必是好事。虽不能说本届赛课在此存在多少严重过失,却也显露一些苗头,若走得更远,或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防患未然。 (一)厚此薄彼,游走两端

读与写互动促进,但又相对独立。就世界范围看,小学语文教材有两种类型:一是分科型,将阅读和语言(含写作)分开,阅读教学主要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和一定阅读策略去理解内容、获取信息,即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其他类型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大多在语言(含写作)课中进行。二是综合型,以阅读为中心,融合语言文字学习,阅读教学必须既得意又得言,各式各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出现其中。我国的语文教材属于综合型,因此,阅读教学读中学写,理所当然。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以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取向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主流,很少或较少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形式,语言文字学习相当程度被旁落,因而倍受诟病。但是,却不能因此提倡反其道而行之,仅仅把阅读视为手段,把写作视为其目的,从根本上否定阅读的独立地位。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本身就是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因此,可以让阅读促进写作,却不可以让阅读成为写作的附庸。

从写法入手研读文本,不失为阅读教学的途径之一,但必须得意、得言兼顾,不可偏执一端。新版课程标准明确为语文定性,但依然坚持旧版提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得意、得言兼顾,不仅保证阅读的独立性,而且凸显其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基本特点。但本届赛课也出现此种现象:在对课文内容领悟不太深的情况下,就总结写法,并让学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这是根据课文实际而在得意、得言之间进行灵活调整的策略,还是在执教老师的心目中,探究写法、迁移运用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能完全排除属于后者的可能性,因为眼下这样的主张就萦绕周遭:今后的阅读教学就要把一篇篇课文作为习作例文,研究其写作方法,并

迁移于写作训练。果真如此,阅读便沦为彻头彻尾的附庸,那么,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阅读能力从何培养? (二)急于抽象,滥贴标签

语言形式林林总总,但并非都是灵丹妙药,可以一用就灵。那么,理解和运用语言形式,应以何为主?有些语言形式凝结着情感、意蕴,具有生命活力,引导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品味、玩索,品尝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滋味,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奥妙,得意、得言浑然一体,对于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提高表达或写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大量脱离具体情境、理性教条的语言形式知识,其作用则不可过高估计。

若按照一般规律,大学生在写作课上学到了丰富而系统的写作知识或理论,写作水平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曾问过多届修完《基础写作》课程的本科生:现在和高中相比,什么时候写作水平更高。他们毫不迟疑、异口同声:高中!为何?茅盾先生说:“有人以为艺术的技巧可以归纳为若干‘规则’,熟习了这些‘规则’,就能写出有技巧乃至技巧高的作品。”“有些青年作者从什么‘作法’上找到了‘规则’,而在创作实践时,这些‘规则’并不生效”。(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讲演》)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说:“我也尝见想做小说的青年,先买小说法程和文学史来看。据我看来,是即使将这些书看烂了,和创作也没有什么关系的。”(鲁迅《而已集》)李泽厚先生说:“无论是金圣叹的‘草蛇伏线’或者是……小说作法’都确乎无法演绎出作品。”(李泽厚《美学论集》)

虽然学生习作与作家创作要求不同,但规律相通。学写人的课文,急急忙忙抽象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学写景的课文,急急忙忙抽象出抓住特点、景中寓情之类;学小说,急急忙忙抽象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学说明文,急急忙忙抽象出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表现出对写作知识的迷恋、迷信和崇拜。同类课文甚多,若篇篇不厌其烦、反反复复贴上这些知识标签,非但让人生厌,收效也微乎其微。

鲁迅先生又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迅《致赖少麒》)“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彰显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若要实现以读促写,全部秘诀就在于博览、勤写——多实践。

(三)囿于文本,无的放矢

“急于抽象、滥贴标签”是只关注课文“类”的个性或同类课文的共性。与此相反,一些老师则可能在意课文“篇”的个性。基于“篇”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这无疑进了一步。但是,课程标准目标中涉及语言形式的具体内容太少,也由于这方面的基础研究缺失,我们不清楚应教给学生哪些具体的语言形式,因此,根据“篇”的个性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形式,目前存在巨大困难,一些做法也值得思考。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而成,大会资料的教学设计里有“诗文对照悟表达”环节:

搜索更多关于: 阅读教学魂归何处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石钟乳和石笋真奇啊, ; 石钟乳和石笋真美啊, ; 石钟乳和石笋真 啊, 。 学生练笔。组织交流。 不同课文的语言文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个性便为我们灵活机变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和创造空间。只要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动脑筋,充满“或然性”的各种新颖做法,将会层出不穷,争奇斗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