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0:40:22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2013.3

六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彩色印刷品由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印刷而成。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光点,红、

绿、蓝又称光的三原色。

3、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

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

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

楚。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

都具有放大功能。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有关。

6、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

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1个小眼;蝴蝶有1. 2万一1. 7万个小眼;蜻蜓

则有1万一28万个小眼; 家蝇有4千个小眼。

7、蟋蟀长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 夜

蛾的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

上;嶂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

8、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

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9、会画蝗虫、蝴蝶、蚕蛾、天牛的触角。(书上第5页)

10、昆虫的触角能感触物体,分辨各种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11、蝴蝶的翅膀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2、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

13、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蚜虫的肢体。蚜虫靠吸食植物的

汁液为食物。

14、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5、水晶、雪花、维生素c、黄铜矿、石英、长石、云母等都是晶体。玻璃、珍珠、琥珀不是晶体。

16、制作晶体的方法:1、蒸发的方法。2、降低温度的方法。 17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18.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19、吸水纸纤维比较长、粗并且疏松。

20、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2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2、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2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24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25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26、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27、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它的幼虫。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要会画草蛉的图)

28、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2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0、制做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3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2、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

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气孔少。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33、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34、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

3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 36、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37、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38、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

第二单元

1、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实验,两种物质基本没变,属物理变化。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先是由固体的糖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

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4、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8、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9、在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0、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用手指把滴管橡皮囊中的空气排干净;②放入液体中,松开橡皮囊;③从容器中拿出滴管,把液体滴入要实验的材料中,注意滴管不能碰到实验材料。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是醋酸纳。

12、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13、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14、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比空气重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15、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要凉一些。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

泡溢出玻璃杯。

17、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水量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1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属于化学变化。

1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0、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隔绝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阻止铁生锈。

21、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

地完成电化学腐蚀,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他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22、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①涂油脂(隔绝空气和水);②刷油漆(隔绝空气和水);③电镀(隔绝空气和水);④用完后擦干水分(隔绝水分);⑤放在干燥处(隔绝水分)。5、真空包装(隔绝空气)

2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搜索更多关于: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2013.3 六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彩色印刷品由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印刷而成。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光点,红、绿、蓝又称光的三原色。 3、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 都具有放大功能。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