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声乐小课授课教案 - 图文
分析与演唱:剧《伤逝》中女主角子君的一段极为抒情的咏叹调,也叫《子君浪漫曲》。子君虽然已走出了封建家庭牢笼,得到了与所爱的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周围的社会对她的抗争行为不相容的敌对气氛,给她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抑。子君站在窗前,面对夕阳唱出自己复杂的心境. 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这一段和第四段词曲本相同,曲调优美,富于歌唱性,使整首唱腔前后呼应,风格统一。第二段和第三段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展,节奏的多变,色彩变化音的使用,力度的变化,使这部分内容情绪起伏较大,充满强烈的戏剧性,细致而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
男生
10、《西波涅》 (谢蒂赫 俄文 词 列库奥纳 作曲)
分析与演唱:这是首几乎传遍世界的爱情歌曲,它以悠扬的旋律、亮丽的音调抒发了对一位“西波涅”姑娘的赞美.这首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个令人敬叹的民族.
“西波涅”是古巴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这民族不论男女老幼,同仇敌忾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全部英勇牺牲,成为世上极为罕见被完全灭绝的民族. 11、《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爱尔兰民歌)
分析与演唱:歌曲是在线的二段体式结构,全区的写作手法简练,基本上是歌曲开始的第一环节的第一、二小节的银电极节奏变化中贯穿全曲的。风格统一,歌曲大量采用下行的音调,是音乐抒情是略带悲伤。 12、《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民歌)
分析与演唱:这是一首著名的那坡里的“船歌”,单乐段的结构,显得十分规整,典型的节奏贯穿全曲,富于活力。婉转起伏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星月交辉的夜晚,船工摇着小船在海面上摇曳起伏的情景。 13、《驼铃》 (任志萍 词 马骏英 曲 )
分析与演唱;这首歌曲由两个较大的乐段构成。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曲调悠扬,以中速稍慢的速度便显出了一种深沉而内在的情感,段尾的拖腔突出民族特色以及歌曲特点。第二乐段数板式的节奏,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一字一音的曲调结合,富于激情。结尾处又转向舒展的节奏,悠扬的曲调,与前面形成呼应,统一了全曲的情感及风格。 14、《大森林的早晨》 (张士燮 词 徐沛东 曲)
分析与演唱:对大森林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曲调清丽悠扬,富有民族色彩,节奏平稳舒展,感情细腻丰满。全曲由两段式构成,第一乐段曲调清新,节奏平缓,对大森林中的晨雾、流水、古树、竹林、鸟儿、鲜花等美景进行了生动细致优美的描绘。 第二乐段弱起的节奏、悠扬的曲调,自由的延音,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赞美歌曲的前半部分,演唱时气息要深沉均匀,声音要甜润,音乐线条绵延委婉,唱到“啊”时,声音与感情的幅度要增强,节奏更加开阔,把歌曲过渡到后半部分。歌曲的内容也从对大森林的景色描绘转入对大森林的赞叹 15、《在银色月光下》 (新疆塔塔尔族民歌。王洛宾译词 )
分析与演唱:塔塔尔族民歌,歌曲为三段式的结构形式。第一乐段是分解歌形式,旋律起伏形成较强的对比。第三乐段是完全再现第一乐段音调,用的则是第三段歌词。整首歌曲各段虽然变化不大,但是由于全曲均是采用第一句的基本节奏贯穿,使歌曲的风格统一。 16、《天下黄河十八弯》 (了止 词 桑桐 曲)
分析与演唱:歌曲由衬腔乐段加主体乐段构成,衬腔乐段是一种劳动号子,力度由弱到强,表现航船由远及近;主体乐段由多乐句构成,第三句又时衬腔乐句、强化了劳动气氛,乐段结束后又补充衬腔,推向乐曲高潮后予以结束。
17、《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 词 赵元任 曲)
分析与演唱:这是一首反映“五四”精神的艺术歌曲,创作于1926年。歌曲共分四段,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寓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寄托了情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咏唱、对友人——隐喻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这首歌曲的另一特色是,西洋的作曲技巧与我国民族音乐特点巧妙地揉合,其曲调和歌词谐和,转调自然、层次清晰,速度与力度变化有致,每段的结束句歌词、曲调基本相同,使全曲风格较为统一,民族色彩浓郁。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加上点题的乐句“叫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显得格外鲜明突出。四段歌词在音乐处理上采取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 18、《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 词 贺绿汀 曲 )
这首歌作于1939年春末。是一首既抒情又充满戏剧性的歌曲情绪激动、悲壮,字咬要得竖而紧,要有刚烈的情绪。朗诵性的演唱,要字吐字的过程要相对的慢些带有朗诵性的近似呼喊的短句“我要回去,……”音乐节奏紧凑,情绪激烈,字要咬得紧,咬字吐字的过程要快,口咽腔各部位的感觉要集中,以“刚”为主,声音要“竖”,由此把歌曲推向高潮,把“化悲痛为力量”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19、《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毅、田川 词 王云之、刘易民 曲) 分析与演唱:《傲蕾·一兰》叶菲姆卡的咏叹调。歌曲由带再现的三段式构成。第一段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平缓的节奏叙述性的音调,抒发了对傲蕾·一兰姑娘的赞美之情;第二段由四句体乐段加补充乐句构成,比第一段有较大的变化,多变的节奏,起伏的音调,戏剧性的冲突,力度的变化,歌颂了傲蕾·一兰的不屈精神;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发了对英雄姑娘的怀念之情。
男生、女生
20、《在我心里》 (斯卡拉蒂) 分析与演唱:《在我心里》是一首典型的意大利歌曲,从曲式结构上看是典型的三段体结构,歌曲结构虽然简单,可是三拍子的节奏和大跳的音程构成了整手歌曲的旋律线,要求学生在演唱此作品时候,加强气息的训练和高位置声音的保持,有助于提高演唱的表现能力。 21、《祖国慈祥的母亲》 (张鸿喜 词 陆在易 曲)
分析与演唱:这首歌曲用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这首歌要以“柔”为主来唱,咬字吐字的着力点靠后,咬字吐字发音的全过程较慢,声音走向以“竖”、“后”为主。虽然要唱的音量大,情绪激动,但声音要“柔”唱出赤子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亲”字是歌曲中比较难唱的字,注意不要把字咬扁、咬死,否则声音难以送出来,另外笑肌上抬,微笑着歌唱对声音的准确到位也是重要的。尾声的“啊”要把人带到遐想的内涵中去,使全曲在回味中结束。 22、《我的祖国妈妈》 (梁上泉词 施光南曲 ) 分析与演唱:《我的祖国妈妈》写于1979年,正值中国大地上万物苏醒的年代,也是施光南创作的高峰时期。作品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的殷切思念。
三年级
教学目的:
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建立歌唱的基本状态,逐步纠正不良的歌唱、呼
吸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用声、用气习惯以及正确的声音观念,针对个体差异,加强对音色、音量、音的长短控制能力训练,在巩固中低声区基础上着力拓展高声区音域。
2、通过声乐作品演唱,不断巩固正确的歌唱方式,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歌唱技巧表现音乐,具备一定演唱中外声乐作品的能力。
3、通过声乐艺术实践,逐步巩固歌唱技巧,提高歌唱自信心,提高综合艺术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发声练习。
2、声乐作品演唱处理。 3、声乐艺术实践指导。
教学难点:
1、歌唱不良习惯的纠正与正确声音观念的确立。
2、运用歌唱技巧声情并茂的演唱声乐作品。 3、声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母音均衡的练习
练习1 中速
练习2 中速
练习3 中速
练习4 中速
练习5 中速
练习6 中速
练习7 中速
方法和要求:1、注意在气息支持而状态下发声,每条练习都是一口气唱完,不能停顿唤气。
2、每个母音都要清晰准确,从一个母音过渡到另一个母音时,保持喉头稳定,喉咽腔呈半打
哈欠状,声音从喉、口、鼻整个咽腔通道出来,母音的过渡主要靠变换口腔的大小形状、嘴唇的开撮和舍的位置来调整着力部位。
3、练习1有三种母音转换方式,(1)多用于男生(2)和(3)多用于女生。 4、练习3至6可从练习效果出发选择起首的母音。
调节发声机能的练习
练习8 稍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