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 宜春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zhù) 酝酿(liàng) 枯涸(hé) 骇人听闻 ... B.分歧(qí ) 徘徊 (huái ) .. C.绽开(zhàn) 栖息 ( qī ) .. D.啜泣(chuò ) 收敛 (liǎn ) ..
潜行(qiǎn) . 偌大(ruò ) .
蛛丝马迹 瘦骨嶙峋
顷刻(qǐng ) 更胜一畴 .
2.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很荣幸能作为代表在此发言,望大家洗耳恭听。 ....
B.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但它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 C.有时候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镇定自若地飞起逃窜。 .... D.临近年终,各种诈骗手段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形式之多样 ....
让人难以招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自己能否在此次选拔中脱颖而出,充满了自信。
B.孩子走丢以后,这个可怜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焦急地四处寻找。 C. 通过读书月的各项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徜徉书海的乐趣。 D. 蔡老师亲切的话语和和蔼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例如松鼠、桦鼠和飞鼠虽都是鼠类,又都栖息在树上。 ②动物世界里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
③极少有不同种类的动物能够在同一个洞穴里共同居住并且相安无事的。 ④但却是物不以类聚,老死也不相往来的。
⑤更有甚者,即使是同类,为占领或扩充生存领地,也进行着永无休止的血腥争斗和杀戮。 A.②③⑤①④ B.③①④⑤② C.②③①④⑤ D.④③⑤①②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和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怎能说这件事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改句:不能说这件事有成功的希望。 B.原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去哪儿了?” 改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她爸去哪儿了。
C.原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改句: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所以我决定委屈他。
D.原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改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一个。 6. 对下列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2分)
中西方有许多不同的生活习惯,很多人接触到一些时尚的“洋习惯”,就不顾自身状况盲目效仿。实际上,中西方人的体质不同,一些“洋习惯”未必适合中国人。比如说,西方国家的床垫普遍较软,这是由于西方人的腰骨比亚洲人坚硬,软床能更好地适应他们脊背的生理弯曲度。中国人最好还是选择中等偏硬的床,它能有效地缓解脊柱压力。
A.中西方有许多不同的生活习惯
B.西方人普遍睡软床,中国人比较适合睡硬床 C.中西方人的体质普遍不同
D.“洋习惯”未必适合中国人,不可盲目效仿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①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
②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③④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注释】①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②宛似:好像。归:回到家里。③可怜:可爱。④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言简意长,语浅情深,首句“此地”,即题中的“平阳郡”,紧扣题目。 B.一、二句“曾居住”“今来”等词语表明是故地重游。
C.第三句“可怜”一词让人想象柳树的憔悴不堪的情态,表达作者的深切同情与惋惜。 D.第四句用“也依依”几个字,写重返旧地时难以割舍的情怀。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叙重游,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直抒胸臆,传达出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①②③④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选自《韩非子·说.林》)
【注释】①谗鼎:又称崇鼎、岑鼎,天子的宝器。②雁:同“赝”,假的。③乐正子春:鲁国人,复姓乐正,曾经跟随曾子求学,以诚信而著称。④子:你,指送鼎的鲁国人。⑤胡:何,为什么。 9.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亦爱/臣之信 B. 臣/亦爱臣之信 C. 臣亦爱臣/之信 D. 臣亦/爱臣之信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使( ) (2)信( ) 11.翻译文中画横线句。(2分)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道理。(2分)
(三)古诗文积累(6分)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万籁此都寂, 。 (4) ,江春入旧年。 (5)《论语》中“ , ”一句表明了兴趣对于接 受新知识新事物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5分)?!!??!!..
巷子里的老妈妈
张晓风
⑤
巷子里有个妇人,一手提着一篮菜,一手提着个大袋子,正在东张西望。看到我,她讷讷地开了口:“请问,你,是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人吗?”
“是的。”
“我是刚搬来的,我听人说这巷子里有个箱子可以丢旧衣服,你知道在哪里吗?” “哦,本来是有一个,但最近不知什么时候给拆走了,听说是违章……” “哎呀,”她叹了口长气,“真是糟糕,我的小孙子长得快,这一大包都是他穿不下的衣服,儿子让我把它们当垃圾丢,我是丢不下手的呀!我们这种年纪的人是丢不来衣服的,都还是新新的嘛!可是要搬回去,我家又住四楼,我又买了一篮子菜……”
“这样吧,你把衣服放在我车上,我这两天要去内湖,内湖有个收衣站。我来替你丢。” “啊!这就好了,”她的表情如获大赦,“太好了,没想到遇见贵人了。我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在她口中我变成了“贵人”,不过顺便帮她丢丢旧衣服,居然也可以做人家的“贵人”。但是转而一想,她说的也许很对,世上高官厚禄的显贵之人虽然很多,但刚好肯替她去丢衣服的人也许真的只有我一个。
那妇人是六十出头的年纪,穿件朴素的灰色衣裳,面容白皙洁净,语音柔和迟缓。看得出来家道不错,平生也不像吃过大苦,但她显然属于深懂“惜物”之情的一代。
女儿每次和同学郊游回来,总带着烤肉用剩的酱油、色拉油、面包……一大堆。 我问她为什么要拿这些东西,她嗔道:“都是你害的啦!从小叫我们不要丢东西,而我们同学都说丢掉丢掉。我如果不拿,他们就真的去丢掉。我不得已,只好拿回来。不然,难道眼睁睁看他们丢?”
我想,我实在是害她活得比别人辛苦些,但我们反正已属于“不丢族”,就认命吧!偶然碰到其他的“不丢族”,我总尽力表达敬意。像今天能碰到这位老妇人,或者说今天能被这老妇人碰到,真是很幸运的事,值得好好为她提供额外服务。
我甚至想,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坏到极致,全是像老妇人这种人物在撑着。她们不开车,不喝可乐或铝箔包装的果汁,她们绝不会把衣服只穿一季就丢掉,搞不好她们身上的那一件已经穿了十年,而她却从来不觉得有汰旧的必要。
是她,坚持不倒剩菜。是她,把旧汗衫改成抹布。是她,把茶叶渣变成肥料。是她,把长孙的衣服改一改又给了次孙。
这些老妈妈真的是社会之宝,虽然从来没有人给她们颁过一个奖。但我们真的不能少掉她们,她们是我们福泽的种子,我们大部分的官员如果撤换也不算什么,但这批老妈妈是不能撤换的,她们是乱象中的安定,是浮华中的朴实,是飞驰中的回顾,是夸饰中的真诚。我向老妈妈致敬。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15.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啊!这就好了,”她的表情如获大赦,“太好了,没想到遇见贵人了。我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
16.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仿照下列句式,在下列横线上补充两例。(2分) 是她,坚持不倒剩菜。是她,把旧汗衫改成抹布。是她,把茶叶渣变成肥料。是她,把长孙的衣服改一改又给了次孙。 , 。 , 。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标题是“巷子里的老妈妈”, 文章却用了大量笔墨写“我”的女儿,作者这样安排有何 用意?(3分)
19.作者说“这些老妈妈真的是社会之宝”,请你结合文意与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3分)
(二)阅读现代文,完成20~23题(11分)
一棵草咬住了秋天
朱成玉
一棵草咬住了秋天,是的,咬住了秋天。秋天真的就站在那里,不再往前一步。
它紧紧咬住秋天,它在向命运交涉:你向我借的是春天,缘何要还给我一个瑟瑟的秋?我要的是绿意,而不是枯黄啊!
秋天太丰满,草的腮帮子鼓涨涨的,它咬住的,实在是金黄的亿万分之一。
为了能让秋天走得慢一些,一棵草殚精竭虑,别无他法。唯有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紧紧咬住秋天。 秋天会有一丝疼吗?这亿万分之一的痛,能让秋天再逗留多久?
一棵草,只是咬住了秋天。这个世界的坚硬,它不想触碰;这个世界的冷峻,它不想战胜;这个世界的诱惑,它不想陷入。上帝恩赐它的身边没有战乱,没有力釜,上帝恩赐它以弱小和短暂来体会自己存在的美好。也许是因为它不是玫瑰,才不渴望高贵的陪衬;也许是因为它不是茉莉,才不嫉妒其它的花香;也许是因为小草天生一颗小草的心,它顺从自然,而不使世俗过多地来为难自己。只是,它也有它的留恋,它紧紧咬住秋天,哪怕让秋天多停留一秒。
因为饱满过后,秋,会很快地开始瘪下去。
就像一个倔强的人,终于向生活妥协。曾经的精致已不可寻,如今只剩素面朝天,不施粉黛,靠着门框,和风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就像一位倚在墙垣席地端坐的老人,借着夕阳的余烬取暖。多取一份暖,便可多抵挡一阵暗夜的寒。
一棵草的身旁是一棵小树,支撑着病怏怏的天空。叶子曾经涂得很绿,花儿也涂了红唇。可是它们再俊朗,再妖娆,也抵不过一丝凛冽的袭扰。
它虽然是一棵草,但路口的那些野花,是断然抢不走它袖口的芳香的。 它的信念是:可以是一棵草,但必须是紧紧咬住秋天的那一棵。 那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热爱!
秋天捂住胸口,做了一个短暂的停留,这已足够,一棵草可以心满意足地垂下头颅。看着秋天里每一个劳作的人,那是一幅幅生动的油画,质感细腻,背景丰盈。看着秋天的米,在阳光的护送下,一粒粒回到了各自的家。 时光可以把燕子变成雨点,也可以把雨点变成燕子。更多的雨点一哄而散,纷纷撤离。在那四散开来的奔逃里,它分辨不清,哪些是翅膀,哪些是灰烬。一棵草的眼里,即便是灰烬,也香艳无比。
最后,它或许会成为稻草人身上的一根筋脉,随着原野越来越空旷,它的忧伤,也渐渐显露,欲盖弥彰。却强忍着不让那滴泪落下,它说它要把泪磨成来世的种子。
麻雀答应它,要留下来陪它。麻雀停落在稻草人的肩头,与它窃窃私语。感念丰盈的旧日时光,慨叹即将到来的萧条与凄凉。
麻雀的胃里,只剩下三五颗麦粒儿,可是更凛冽的北风就要来了。
一棵草,不想那么快的枯萎,它用尽全力,咬住秋天,让自己在秋风中进行最后一次舞蹈。就像那些向生活妥协的,卸了妆的佳人,就像那些蜷缩在墙角,向太阳取暖的老人,那不也是一棵棵咬住秋天的草吗!尽管芳华不再,尽管那牙齿已松动甚至脱落,可是依然努力地咬紧生活。 一棵草咬住了秋天,秋天何尝不是也在咬紧一棵草呢!
20.综观全文,说说一棵草为什么要咬住秋天?它要向命运做怎样的交涉?(3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