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高考文言语段虚词练习
精品文档
(特别关注)6.用在“今”“昔”等时间名词后面,可译为“……的时候”,可不译。例句:昔者十日并出。(《庄子》)
(十八)之
一僧欲①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②之应。久③之,此僧以箪食瓢饮④之属至南海,无伴⑤之偕往,徒一人耳。遂夸⑥之于唐僧:“此何难⑦之有?”唐僧曰:“汝⑧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⑨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⑩之乎?” 答案:
①动词,可译为“到”“往”; ②代词,可译为“他”;
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不译; ④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样”; ⑤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⑥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⑦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⑨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⑩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之------常见用法:①代词。人称代词(尤其注意“我”)/指示代词。②结构助词。译为“的”。
(特别关注)1. 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特别关注)2. 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特别关注)3. 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特别关注)4. 音节助词,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特别关注)5.动词。翻译为“到、去、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