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大量的氡核。
点评:第三个问题:描述的对象是谁?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做引导和类比。培养学生阅读图象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鼓励) 教师总结:
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 学生进一步整理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形成自己的知识。 点评:教师做引导和类比可以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出发。 例如:数学上的概率问题
(抛硬币)将1万枚硬币抛在地上,那正反两面的个数大概为5000对5000,但就某个硬币来看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统计规律的对象仅仅对大量事实适用,对个别不适用。
教师:元素的半衰期反映的是原子核内部的性质,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简单介绍:
镭226→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 铀238→钍234的半衰期为4.5亿年
学生对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进行理解。
点评:一种元素的半衰期与这种元素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者加压,增温均不会改变。
教师给出课堂巩固练习题 例1:配平下列衰变方程
234
92U→
230
4
90Th+( 2He )
234U→234Pa+( 0e ) 9091-1
例2:钍232(23290Th)经过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次β衰变,最后成为铅208(20882Pb)
学生独立分析:因为α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β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α衰变次数入手:
α衰变次数=
232 u-208 u=6.
4 u每经过1次α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钍核经过6次α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β衰变次数:
β衰变次数=
(90e-2e?6)-82e=4
(-1)e点评:这些课堂练习都很基本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讨论。
本堂课研究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其实质是原子核发生衰变。衰变有二种:α衰变、β衰变。γ辐射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而产生。
原子核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表示,它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完全由原子核自身的性质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四)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看科学漫步
探究:如何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来测定古物的年代。 点评: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教学体会
本堂课探究原子核内部的美妙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疑问来吊学生的胃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本课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去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它的优势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启入境、自学探究、自研交流、自评完善;②独立意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的解决问题;③创新意识:学生在继承传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能运用原来的知识体系去开拓新的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