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汉语外来词浅谈
摘要:汉语作为世界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他不断的从其他的民族的语言借进外来成分,并使之汉化。在现代汉语中外来词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外来词,本文将从其发展状况,吸收手段,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如何规范这几各方面疏理汉语外来词。
关键词:外来词; 吸收方式; 汉语化; 规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事物与概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则作为现代汉语重要部分的词汇也会发生变化,创造新词,复活旧词,吸纳了不少外来词,以下就这一时期的外来词做些讨论。
一、 基本概况
外来词,又称借词,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外来词产生和在时不同的区域的交流与语言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说外来词是一个来自异域的使者。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外来词吸收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更以三次高潮为代表。
两汉时期,此时张骞凿空与佛教的传入,使大量的外来词吸入,大大的丰富了汉语词汇,如“琵琶、葡萄、唢呐“等等。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大量的传教士来华,并带来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伴随这些文化而来的外来词也被大量吸入,这一时期一现代印欧词汇为主,基本用音译手段吸入。如:“几何”这个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在这一时期,中外交往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汉语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吸收外来词。这一时期以音译、音意兼译、借形、意译几种手段来吸收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进入汉语呈现一种将递加趋势。
我国的几种外来词词典所收的外来词范围很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常用的,以前约占一万条左右,与五万条的汉语非罕见词相比,仅占2%左右。而今天的比例是5%。此外据《现代汉语新词词典1978-2000》统计,共收的1771条新词中外来词就有168个,由此能看出外来词在新词中的分量,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外来词的势头。
二、吸收外来词的手段
了解外来词不可不对不对他的吸收手段进行了解,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吸收手段。
(一)音译
照着外来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这类手段吸收的词一般叫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如:
1
休克(shock 英) 扑克(poker 英) 巴士(bus 英)
有选用与外语音节相同而且意译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如:
苦力 逻辑 幽默 维他命 模特儿
纯音译词这种形式的外来词一律看成单纯词。
(二)音意兼译与部分音译与部分意译
把一个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然后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
马克思主义(Marxism) 色拉油(salad oil) 摩托车(motorcycle)
音译词中的“逻辑、幽默”等也叫音义兼译词。 这种手段很巧妙,它从音义两方面兼顾两种语言的特点,但正因为如此,它很难符合汉语的构词形式,此类词虽从意义上可以找到联系但联系不紧密,虽说顾了两头,但那头也没顾好。
(三)意译后加注汉语语素
整个词音译后外加一个表示意义的汉语语素,例如:“卡车”的“卡”是car的音译“车”是后来加上的。又如:
沙丁鱼(“沙丁”是sardine的音译) 啤酒(“啤”是beer的音译)
这类词基本符合汉语的构词特征。
(四)借形
一种是字母式的借词,又叫字母词。直接用外文的缩略字母或汉字组合的词,他不是音译词而是原型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势。
MTV (英 music television的缩略, 音乐电视) CD (英 compact disc的缩略,激光唱片)
有的在字母后加上相关的汉语语素 B超(B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 α射线(阿尔法射线)
一种是借用日语中的汉语词,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汉语借回来,但这些词不发日本音发汉音,叫做汉字式借形,如:
景气 引渡 瓦斯 茶道 共产
(五)完全意译
完全意译词,只用其意,不用其音。是吸收外来词的一种形式。如: 热点(hot spot) 超级市场(super-market) 健美(body building) 白领(White collar)
但这类词有人称为外来概念词,能否被称为外来词,目前尚存争议。
四、 外来词的汉语化
外来词要在汉语中立足就必须在语音形式上,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上使用汉语的要求。
(一)在语音上
2
汉语与其他语音系统的差别很大,这不仅表现在音位系统上,还表现在音位的组合上。因此外来词的汉化在汉语上的表现是音位的汉化,音节结构汉化,音节长度汉化。下面以英语为例分析。 1.以相似的音位对译如:
v——w、f
vitamin:维他命 Vaseline:凡士林 r——l
radar:雷达 rifle:来复枪
2.英语中许多词以辅音结尾,而汉语则是原音结尾,因此许多词进入汉语时被加入一个原音。如:
3.英语中有大量多音词,而在汉语中必须进行简化。如:
President:不用“勃利西天的”而用“总统”ultimate:不用“哀的美敦书”而用“最后通牒
(二)在词法上
1.构词法的汉化
在汉语中合成词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引进外来词时多加一个义素使之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如:
beer:啤酒 cocktail:鸡尾酒
2.词义的汉化
英语一词一般会有多个义项。但引进汉语时只保留一个义项。
引进的外来词词义会扩大,如英语中的“sofa”原指有坐垫、扶手和靠背的柔软的而有弹性的坐具,而在现代汉语中“沙发”包括其他一些坐具,如“沙发床”、“沙发椅”
(三)在语法上
汉语不像印欧语一样,有严格的形态区别,所以在引进外来词时必须简化其形态是不可避免的。如从法语引进的“布尔乔亚汜”终被“布尔乔亚”取代。
四、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以下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认识
(一)积极方面
外来词的吸入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汉语外来词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此外他还充当,文化的传播者。在他进入汉语时也把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也带入,并且这些以各种手段吸收的外来词,在我国的新词中占重要的地位,对汉语的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来词的吸入有利于增强和那语言词汇的构词能力,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扩充汉语的表达能力。例如“—型”、“—化”、“—主义”等构成的派生词,是来自日本或受日语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外来语借来的构词法,不仅增加汉语的构词能力,并且开辟了构词的新路
外来词的运用,也有助于某些事物冗长的表达,例如:使用“中巴”代替“中性公共汽车”可使表达更简洁清晰。
3
外来词时常是外来文明的载体,使用外来词对中外语言、文化、科学交流带来很多的便利,像“基因(gene)”、“克隆(clone)”、“卡路里(calorie)”等。这类词虽然使用上不如汉语频繁,但他的存在是汉语词汇无法取代的。
(二)消极方面
音译外来词破坏了汉字形、音、意的统一,例如“clone”一词“克”、“隆”与他们固有意义相差巨大,这两个字变成单纯的音符,使汉字不再是形、音、义的统一。
用汉字音译外来词,人为地增加了多音字和多义词的数量,如“咖”字在“咖啡”中规定读“kā”而在“咖喱”这个词中规定读“gā”这无疑会增加人们记忆负担。
外文字母和汉字的“混血词”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汉语构词形式和语言系统,如“T恤”、“卡拉ok”、“γ射线”、“β粒子”等词的出现使文章不仅有汉音又具有外音,不仅有方块字又有字母文字。
多种译法造成一词多音的现象出现特别是港澳台与大陆对一词的不同译法使这种现象呈现一种递加趋势,例如:“激光”与“镭射”,“表演”与“作秀”,“激素”与“荷尔蒙”等,这对两岸四地的交流与沟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从外来词对汉语的消极影响中可以看出,对外来词的规范是必须的。
五、 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在今天,外来词的吸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面对外来词的冲击时,不应采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将他们排斥在外,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接受他,而在吸收的同时也应进行相应的规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不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损汉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语素组成词并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布拉吉”,用“发动机”不用“引擎”,用“小提琴”不用“梵婀林”,用“联合收割机”不用“康拜恩”等等。
统一的外来词书写方式,采用通用式淘汰其他形式。如用“托拉斯”不用“拖拉思”,用“雨果”不用“嚣俄”,用“尼龙”不用“呢隆”。
吸收外来词尽量采用意译方式。除人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以及不用意译不能表达外来事物意义以外的词,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以便于记忆理解。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青霉素”而不用“盘尼西林”等等。
在众多的文化交流方式中,外来词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对于这个来自异域的文化使者,多一点了解不是也更能增加美感吗?立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外来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物他不仅是局限于“是对外族语言里借来的的词”这一概念。他更是现代汉语的不可分割部分。是一个有生命的事物,而且是极强的生命力,他的数目与影响必然会增加,而且会在规范中变得更美。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2. 3. 4.
史有为.《外来词—异域文化的使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周一农.《词汇的文化蕴含》[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文新院09级三班
刘仕俊 090103007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