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桂复测技术方案 - 图文
机、脚架、基座、GPS连接螺旋等必备物品是否忘带。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接到观测任务后,做好观测人员培训和仪器准备工作,检查所用仪器及相关配件的完整与完好性,确保进入测区的正常使用。
为确保“对中”及“整平”的准确性,天线基座使用有精平管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的基座,并注意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在运输或观测过程中有剧烈震动的基座均在当时或当天予以检校。
在外业观测前按作业技术要求设置好仪器的各项作业技术参数。
作业间歇期间,接收机设有专人维护保管,并在作业前充足电池,将仪器及其附件装于专用仪器箱中。为保证观测中仪器的安全,仪器管理实行个人负责制,对每台仪器进行编号,自工程开始直至工程结束,每个作业组或作业人员均使用同一台套仪器(包括主机、天线、传输电缆、电池及基座等),做到责任分明。当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重新调配人员时,由调度人员做出统一安排。
观测组严格按调度表规定作业,听从现场调度人员的统一指挥,以保证观测同步进行。当情况有变化需要修改调度计划时,必须经调度人员同意。
观测时做到人不离岗,观测过程中严密监视电池和接收机情况并记录于外业观测手簿上,以便于内业人员数据处理。观测人员严格禁止周围无关人员接近甚至触摸仪器,以保护作业人员和仪器的安全进而保证观测的正常进行。
注意仪器各部件的正确连接,禁止在硬度大的粗糙表面上拖拽电缆等违规操作。搬站时卸下的电缆不要把接头随意安放在地上,以避免泥土、沙子或水把电缆搞坏而影响使用。
每个测站对中整平后对光学对点器旋转180度检查;在两个时段之间不需要搬站的测站均把基座转动180度后重新对中整平,以防止对中整平粗差的出现。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在其近旁使用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以避免干扰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
3)、主要作业技术指标
GPS网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网连接的方式。为保证GPS网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提出了比“规范”中更高的精度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
(1)保证观测时间
9
此次观测中时段长度CPI均>60分钟。 (2)较强的图形结构
因控制点是线状布网形式,在网形设计时做到: ① 至少每个点有3条及以上独立基线相连接;
② GPS独立基线传递必须是边连接,组成大地四边形或多边形连接;
③ 在选取独立基线构网时,要考虑以邻近点之间的短边传递为佳,每一时段中尽量不选择太长的边。
GPS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⑴ 同步观测健康卫星数≥6;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⑵ 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观测时段长度≥60分钟; ⑶ 平均重复设站次数≥2.0;历元采样间隔为15秒;
⑷ 天线对中精度≤1mm;采用专门的测高尺直接量取3个读数,读数至1mm,互差不大于2mm,取均值作为天线高。
外业记录包括:工程名称、点号、观测者、记录者、接收机类型与编号、观测日期、观测时间段、天线高、卫星状况等。
5.CPI、CPⅡ基线解算及精度分析
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应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并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首先应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基线解算,基线解算采用卫星广播星历坐标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数据。基线解算结果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规定的指标要求。
1)、基线向量异步环闭合差是检验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当它满足限差要求时,能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要求GPS控制基线构成异步闭合环的闭合差一般应满足以下各式要求:
Wx ≤3nδ,Wy≤3nδ Wz ≤3nδ,W≤33nδ
式中:
n -- 闭合环边数
Wx、Wy、Wz -- 坐标分量闭合差 W -- 环的全长闭合差
δ-- 标准差,其中a取5mm,b取1ppm
10
2)、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要求,基线观测值重复边长度检核,应满足下式要求:
ds≤22δ
式中: dS -- 基线较差
δ-- 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
3)、在网平差前,对复测基线观测值与设计基线观测值进行比较,按《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要求,复测基线与设计基线观测值较差CPI应小于1/100000、CPII应小于1/60000。对于超限基线需要重新检测,二次检测边长与复测边长的较差应满足《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边长较差限差要求。
6.CPI、CPⅡ复测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CPI、CPⅡ复测控制网平差包括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数据采用基线向量的双差固定解进行。网平差和坐标转换均利用科傻商用平差软件,首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统计GPS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数据,分析GPS控制网的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基线向量有没有明显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网的质量是否可靠,如果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7. CPI、CPⅡ控制网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1)、CPI、CPⅡ控制网复测成果判别方法
⑴ 首先进行复测基线观测值与设计基线观测值比较,基线边长度较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对于网中任一点,如果与相邻点基线边长度较差大于限差时,进行检核。确认复测精度满足要求时,可认为该点位已有变动,对坐标值进行修正。
⑵ 在确认复测精度满足要求时的前提下,进行复测平差计算,然后进行CPI、CPⅡ控制点的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的比较,点位较差参照CPI的精度要求,应满足不大于±2cm的要求。
2)、CPI、CPⅡ控制网复测坐标成果分析及结论
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完成后选择标石完好且复测精度满足要求的CPI控制点为已知点进行约束平差,按与原测相同的分带投影的独立工程坐标系对基线网进行约束转换,得到平面控制网中各点的工程独立坐标成果。统计二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后精度数据,通过对上述控制网平差精度分析,并得出结论。
11
8.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
选取满足要求的基线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应满足下表要求:
项 目 记 录 计 算 成 果 角度(″) 0.1 0.01 0.1 边长及坐标(mm) 1.0 0.1 0.1 坐标值 不允许出现负值 附 注 五、水准测量
1.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主要精度指标
单位 :mm
每公里水等级 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三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环闭合差 ≤±3 ≤±6 ??12L ??12L ??12L ??20L 3.作业方法
本次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 1)、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进行观测。复测由五标BM323水准点出发,沿线路依次对设计院所交的37个水准点进行测量,最终到七标BM495-1(等同于CPI485)闭合。
2)、观测流程
测站按: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仪器自动记录。 3)、测站的要求
(1) 视距要求
等级 三 视线长度 ≤80m 前后视距差 ≤3.0m 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6.0m 视线高度 三丝能读数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