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的把关,对60周岁以上的养老金领取人建立了“三级审核,把好三关,不错一人”的统计、复核、公示制度,以村(社区)组织上报,乡镇严格审查,县农保局复核相结合的办法把好入口关,另一方面是把好“出口”关,为管好、用好新农保基金,保证基金安全,建立了新农保基金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制度,全县按乡镇在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银行开设收入户和支出户。新农保基金县级统筹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县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
三、两项试点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参保意识不强,存在观望心理。受老农保制度不完善和保障水平低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能不能长久实施、参保资金是否安全、政策会不会改变的质疑。特别是一些中青年群众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积极性不高,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子女往往误解为子女是为父母缴纳保险费而互相推诿,拒绝参保。城镇居民认为保障低无参保积极性。
(二)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影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此项工作涉及农保、人社、财政、民政、公安、残联、金融等多个部门,在一些具体工作配合上还存在机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农保、公安、残联、社保、金融机构等相关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容易出现一些误差,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三)特殊困难群体无能力缴费,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作进展。按
5 / 9
新农保政策规定,16至59周岁居民中1-2级重度残疾人员由政策全额缴费解决养老问题,但还有很大一部分认定为3-5级的残疾人无力缴纳保费,不能享受政府代缴的补助政策,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有低保户自身生存都靠政府扶持,也无能力缴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策5“新农保”工作进程。
(四)经办机构人员不足,设备设施欠缺,工作经费投入大,影响工作开展。新农保工作覆盖范围广,业务量大,工作繁重,目前业务经办人员与工作量极不匹配,并且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县农保局有编制?个,有职工?人,设有三股一室,我县农保局工作人员与参保对象之比为?,每个乡镇只有1-2名工作人员(同时还要负责医保、就业保障等其他工作,所长多为兼职,经办人员变动频繁)负责此项工作,工作经费少且难保障。村(社)无专门工作人员,而是村委干部代管或兼做农保工作,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前期依靠手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出错机率大,同时在推进新农保工作中,各乡镇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想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参保率,工作经费投入大,尽管县财政按参保人数0.5元/人的补助给予乡镇工作经费,资金缺口较大,大部分乡镇垫支了相当一笔经费,村、社工作人员工作经费更没说法,影响工作积极性。
我县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受益对象众多,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在100万人以上,业务量非常重,个人纸质档案管理场地需求也大,我局目前租用的办公室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急需办公用房。同时,我局面向全县的?个乡镇、?个村、?个社区,经常下
6 / 9
乡检查指导、宣传、培训、核查档案,对领保对象进行生存验证、养老金发放核查等工作,还没有必备的交通工具,不利于工作。 (五)基金监管工作有待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对两项试点工作推进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老农保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些误解和顾虑。因此,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打消群众的误解和顾虑,提高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在宣传方式上,除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媒体进行宣传外,重点要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推行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好处,讲解新农保与老农保、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讲解缴费高低、缴费年限长短与享受待遇之间的联系,以增强群众对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同时,要加强对县、乡镇、村干部,特别是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先让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然后深入下去宣传动员好群众。通过认真细致的宣传疏导工作,打牢基础,形成全面推进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强大合力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充实加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人员,改进业务办理手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推进,参保人数的规模逐年增加。因此,要按工作需要加强农保机构力量充实,及时配足配强业务经办人员,建议省市出台文件增加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满足业务和工作需求。同时,乡镇根据人口多少,明确2-3
7 / 9
名干部专业负责此项工作。村设立农保信息员,每月给予固定补助,确保信息及时上报。同时要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政策知识、微机操作应用、财务和基金管理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目前在省网络信息平台办理业务效率低的状况,要尽快提高省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速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新农保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根本上保证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随着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推进,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省市要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工作的资金需求。一是要及时拨付政府补贴资金,确保参保群众的利益;二是要保证业务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使其工作正常顺利运行,高效服务广大群众;三是为缓解乡镇压力,调动村(社区)经办人的积极性,给予乡镇村工作经费的支持照顾。同时,鉴于县农保经办机构要指导乡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常下乡解决工作中人具体问题,建议解决公务用车1-2辆,宣传车1辆。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整体服务功能。一是政府要与金融部门协商沟通,促使金融代理机构尽快改进代理办法,制定与新农保政策相配套的代理制度,设立与新农保相匹配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保局与代理银行之间数据的双向传输与无缝对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设服务窗口和配置自动取款机,方便基层群众和参保人员,满足城乡居民交费和领取养老待遇的需要。二是公安部门在户籍管理工作中要与城乡居民
8 / 9
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衔接对应,结合公安、计生人口信息统计情况,对居民户口变动情况进行及时核对和登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居民户籍情况。三是人社、财政、民政、残联、扶贫等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协助配合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整体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进一步整合资源,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参保问题。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无能力缴纳保费、无法参保的状况,政府要整合救济、助残、惠民帮扶、扶贫等各方面的资金资源,统一解决好3级及其以下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参保费缴纳问题,保证这部分弱势群体能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体现党的惠民政策。 (六)更正经办机构名称,适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成立于?年,隶属县民政局,于?年机构改革归口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随着省、市逐年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农村社会保险业务也从过去的“老农保”过渡到“新农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保局承担着全县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为进一步适应和规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的开展,建议将“XX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更名为“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局”。
二O一二年六月?日
9 /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