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四章 血液循环
C. 肾上腺素 D.组胺 87.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去极化时间不同 B.超射值不同
C.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流不同 D.形成复极相离子流不同 88.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
A.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的交替 B.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C.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D.有效防止出现期前收缩 89.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有利于维持心肌自律性 B.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对心室充盈和射血有重要意义 90.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原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代谢产物和氧分压 D.血管升压素 91.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颗粒可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 B.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 C.毛细淋巴官以盲端起始于组织
D.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 98.心交感神经心肌效应的主要机制是
A.减弱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以If B.明显增加Ca2+通透性 C.使复极相K+外流加快 D.不应期延长 93.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P物质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肾上腺素 94.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血管升压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95.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D.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 96. 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中脑 B. 上丘脑
C.延髓 D. 脊髓中间外侧性 97.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是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9
B.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C.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
D.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 98.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细胞收缩增强 B.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细胞收缩减弱 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细胞收缩减弱 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减慢,心肌细胞收缩减弱 99.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的神经纤维是
A.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B.迷走神经
C.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D.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100.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种作用?
A.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 B.用作升压药
C.使肝脏血管舒张 D.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101.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
A.降低平均动脉压 B.减慢心率 C.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 D.增加冠脉流量 102.下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中,能使血压升高的是
A.牵拉右心房 B.刺激窦神经传入纤维 C.低频低强度刺激骨骼肌传入神经 D.高频高强度刺激皮肤传入神经 103.在持久高血压患者,压力感受性反射
A.敏感性升高 B.敏感性降低 C.敏感性不变 D.发生重调定 104.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A.从直立位变为平卧位 B.动脉血压降低 C.情绪激动 D.失血 105.心肺感受器主要感受的刺激是
A.肌肉活动 B.机械牵张 C.O2分压 D.CO2分压 10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底物是
A.血管紧张素Ⅲ B.血管紧张素Ⅰ C.血管紧张素原 D.血管紧张素Ⅱ 107.血管升压素在肾脏主要作用于
A.致密斑 B.近球细胞 C.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D.肾小球上皮细胞 二、简答题
1.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心率对心动周期有何影响?
10
2.增加心室的前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 3.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
4.简述心肌细胞中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5.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7.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 8.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9.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心肌自动节律性? 10.说明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和生理意义。 11.简述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12.简述微循环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 13.微循环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14.简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15.简述淋巴回流的特点和生理作用。 三、分析论述题
1.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各有何变化? 2.简述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3.说明心脏搏出量和搏功的调节及其机制。 4.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 5.试述快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6.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7.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8.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9.试述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0.试述心迷走神经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1.试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管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2.机体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13.急性失血(占全身血量10%左右)时,机体可出现哪些代偿性反应? 14.引起血管舒张的途径有哪些? 四、实验题
1.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否在期前收缩之后一定都有代偿间歇?2.在进行蛙心起搏点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蛙心进行斯氏第一结扎后,心脏各部分的节律性有何变化? 4.制备离体蛙心的方法有几种?
5.从血液的理化性质考虑,维持实验动物离体器官正常功能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6.怎样预防动脉套管堵塞?
7.用0.65% 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为什么心跳减慢?
11
8.用1% KCl溶液灌注蛙心时,心搏有何变化?为什么? 9.滴加2% CaCl2 后,离体蛙心活动发生什么变化? 10.运动前后血压有何变化?
11.夹闭实验兔一侧颈总动脉,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12.切断实验家兔颈迷走神经,再刺激其外周端,观察血压有何变化? 13.静注乙酰胆碱后,为什么引起血压下降?
14.分别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减压神经向中端(中枢端)及向心端(外周端)时,动脉血压有何变化?其机制是什么?
15.分离内脏大神经的方法有哪些? 16.刺激内脏大神经,血压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D 8.A 9.A 10.D 11.B 12.B 13.A 14.C 15.B 16.B 17.C 18.B 19.D 20.B 21.A 22.D 23.A 24.A 25.C 26.D 27. C 28.D 29.A 30.A 31.D 32.B 33.B 34.C 35.D 36.D 37.C 38.D 39.C 40.B 41.B 42.B 43.A 44.B 45.B 46.A 47.B 48.B 49.C 50.C 51.A 52. D 53.B 54.C 55. A 56.A 57.B 58.D 59.A 60.C 61.D 62.B 63.D 64.A 65.D 66.D 67.B 68.C 69.A 70.C 71.D 72.D 73.B 74.C 753.B 76.B 77.C 78.D 79.C 80.C 81.A 82.D 83. A 84.C 85.C 86.A 87.D 88.A 89.D 90.C 91.D 92.B 93.C 94.C 95.B 96.C 97.C 98.C 99.A 100.B 101.C 102.D 103.D 104.A 105.B 106.B 107.C 二、简答题
1.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均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顺序上有先后的差别。心房收缩在心室收缩之前。当心房收缩时,心室是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即进入收缩期,称为心室收缩期。随后即进入心室舒张期。在心室舒张期前一段时间,心房已处于舒张状态,故心房和心室有一段共同舒张的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随心率的快慢而缩短或延长。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因此,心率增快时,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缩短,这对不停地搏动的心脏是不利的。
2.前负荷是指心室收缩前的负荷,实际上是指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舒张末期压力。在一定限度内,前负荷增大,心肌的初长度便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将随之增强,从而使搏出量增多,心输出量便可增加。当前负荷减少时,心室收缩力量也将减少。
3.后负荷是指心室收缩射血过程中的负荷。即心肌在前负荷的基础上,在收缩期内承受的额外负荷,也就是心脏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即大动脉血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压升高即后负荷增加时,可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因而搏出量减少。如果后负荷减小,即动脉血压降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输出量将增加。因此,临床上用舒血管药物降低后负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