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3:04:58

(3)农田水利建设方面:①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②有旱早抗,无旱早防。 2.卫生知识

(1)预防:①有病早治,省钱省事。②要想身强疾病少,天天跑步做早操。 (2)养生:①知足常乐,忍怒自安。②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 1.品质、人格

(1)气节: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②德行传千古,名声值万金。 (2)心胸:①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君子不记小人过。 2.志气、胆识

(1)志气:①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长城非好汉。②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2)胆识: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②真金不怕火炼。 (三)哲理方面

柴多火焰高,人多力量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四)社会交际、待人处世、工作态度方面 路程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疾风知劲草,落难见真情。 言必信,行必果。

三、从谚语看中华民族文化 (一)反映汉民族思想观念 朴素辩证观念。 伦理道德观念。 传统教育思想观。 (二)反映民俗文化

谚语所隐含的民俗文化具有群众性、地方性特点。 可以为考证消亡了的民俗文化提供线索。 四、课堂讨论

举例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那些方面在谚语中得到表现。

第二节 从成语看中华民族文化(1课时)

一、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定型的固定词组,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在汉语中多用四个字来组成,是经过千 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 二、成语反映的主要内容

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各方面经验简洁有力的概括。 (一)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1.历史故事

(1)如“完璧归赵”、“东山再起”、“三顾茅庐”等。 (2)可以窥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2.历史著作

(1)如“狐假虎威”源于《战国策》中的《楚策》。

(2)如“鹬蚌相争”源于《战国策》中的《燕策二》。 (二)反映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经验 1.“未雨绸缪”

(1)含义:①本指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把门窗捆绑牢固。②后来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2)《诗经》:“迨天下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牗户。” 2.“居安思危”

(1)含义:①处在安全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有可能出现。②启示历代有远见的统治者为国家的长久平安应时刻保持警惕。

(2)《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含义:①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②表面上的言语行动装作若无其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2)源于《史记*项羽本纪》。 4.“任人唯贤”

(1)含义: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②今天在选择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时也应该任人唯贤。

(2)《尚书*咸有一德》:“任官唯贤材,左右推其人”。 (三)反映古代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 伦理道德观念。

勤劳朴素,刻苦进取。 群体观念。

三、从成语看中华民族文化 (一)反映中华民族思想观念 朴素辩证观念。 伦理道德观念。 传统教育思想观。 (二)反映民俗文化

成语所隐含的民俗文化具有群众性、地方性特点。 可以为考证消亡了的民俗文化提供线索。 四、课堂讨论

举例说明成语如何反映中华民族文化。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谚语和成语的定义。 2.谚语反映的主要内容。 3.成语反映的主要内容。

4.谚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5.成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扩展阅读书目 1.《俗语研究与探讨》,温端政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8-54页。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50-65页。 3.《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黄涛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3-12页。 4.《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郭锦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28 -38页。 5.《成语知道答案》,融辛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1-50页。

第五章 姓名与中国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介绍中国姓氏的起源和《百家姓》,从人名系统来探索中国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对姓名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以及演变;了解我国的人名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中国人的命名与传统文化、 民族心理文化的关系如何。

本章的重点:姓氏的起源;从人名系统来探索中国文化。本章的难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 理文化对姓名的影响。 课时分配:4课时。

第一节 姓氏的来历 (1 课时)

一、起源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 5000 多年的伏羲氏时期。 (一)源于伏羲 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 1.创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2.意义

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尚未有姓。 (二)姓、氏的区别

现在姓氏是统一的,但在姓氏起源初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区别

据《通鉴外记·注》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了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意义也不同。

(1)姓是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的,如上古姜、姬、姒、嬴、姚等姓,皆从女旁,而且“姓”字本身即由“女”和“生”两字组成。

(2)一直到周朝,氏本来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以后,由于国家的产生出现了不同的官职,这些官职后来有不少也成了氏的名称。

2.姓、氏的繁衍

(1)姓氏是代表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的,所以只有贵族才有,平民和奴隶与姓氏无缘。古代的封国和官职有世袭的传统,因此氏也可以世袭。

(2)后来失去了封国和官职的后代仍保持氏的称号,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族的标志了。 (3)一个姓可以繁衍出许多氏,而同一氏的后人还可以繁衍出不同的氏,因此氏现在能够查到的总共只有几十个,而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超过八千,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后起的氏演变而来的。

(三)姓、氏合一

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就逐渐消亡出现了姓氏合一的现象。这时的姓氏兼表血统关系,开始稳定下来。秦汉以后姓氏的变化有一些特殊情况。

1.避祸改姓 2.避讳

避讳改姓古代帝王的名字不准别人使用,叫做避讳。有时连同音字也不准用,叫做避嫌名。当人们的姓氏与皇帝的名字同字或同音时,只好改姓。

3.分化

同一姓因异体字写法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姓。 4.少数民族汉化以将原来的部落改为汉姓 5.着眼点

姓和氏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演变的,那我们对姓氏的探源不妨从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中原文化着手。

二、课堂讨论

姓氏和中国历史文化。

第二节 《百家姓》简介 (1 课时)

一、 《百家姓》来源 (一)地位和特点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1.渊源

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2.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 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

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

(3)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 3.体例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二)主要姓氏简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1.赵

角音。天水郡。伯益裔孙。造父事周穆王,以功封于赵城,子孙因氏焉。其后叔带仕晋,至赵夙世为晋卿;传赵籍,始灭晋为诸侯。汉有赵广汉,为京兆尹,宋太祖之远祖。

2.钱

徵音。彭城郡。系山篯氏。彭祖姓篯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篯,音尖。铿,音坑。 3.孙

宫音。乐安郡。系出姬姓。卫武公子惠孙之孙,以祖字为氏,世为卫卿。又楚有孙氏。蒍姓之后。孙叔敖为楚相。又齐有孙氏,陈姓之后,陈无宇子子占有功,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汉末有孙权,为吴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4.李

徵音。陇西郡。系出理氏。皋陶之后,代为理官,子孙以官为氏。有理利贞避纣居李树下,改为李氏,老子之祖也。其后李牧仕赵,李广仕汉。唐祖李渊,广之裔也。又晋有里克,卫有礼至,皆理氏之后,与李同源。

5.周

角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为氏。周有周任,战国有周霄。 6.吴

羽音。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孙于吴,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有吴起;汉有吴芮,世为长沙王。

搜索更多关于: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农田水利建设方面:①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②有旱早抗,无旱早防。 2.卫生知识 (1)预防:①有病早治,省钱省事。②要想身强疾病少,天天跑步做早操。 (2)养生:①知足常乐,忍怒自安。②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 1.品质、人格 (1)气节: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②德行传千古,名声值万金。 (2)心胸:①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君子不记小人过。 2.志气、胆识 (1)志气:①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长城非好汉。②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2)胆识: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②真金不怕火炼。 (三)哲理方面 柴多火焰高,人多力量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四)社会交际、待人处世、工作态度方面 路程遥知马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