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教案设计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教案设计
《氧气和二氧化碳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氧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两种重要气体,对学生来说也比较熟悉并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为了改变复习课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及简单知识点的重复,在复习时我采用了POE(Predict-Observe-Explain)即预测-观察-解释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开展动手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让学生绘制知识树,对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重要气体的零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采用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物质,了解氧气、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二氧化碳、氧气的知识树,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条理性、系统性。 2.通过观察与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出猜想及提出依据,设计清晰地实验探究方案,体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顺序。 3.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引入探究主题,加深学生对“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想的体会,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树立知识造福人类社会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建立认识事物的辩证观、平衡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Vc泡腾片的探究,加强学生对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检验方法的理解。 2.通过设计证明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通过自制暖宝宝,让学生感受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流程】
1 / 7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教案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将维C泡腾片放入观察、惊讶、好奇。 一杯水中,发现维C泡腾片逐渐 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 趣。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化学物质在身边处处可见。 (提出问题)猜想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1)根据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做出合理的猜想 我的猜想 学生讨论、大胆猜想 气泡的成分是 理由是 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用化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分组实验活动一 我们一起来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并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完成实验,巩固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质、现象与实际题目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感受化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 / 7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教案设计
(教师演示)运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验证 二氧化碳ppm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通过运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气体验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浓度证,让学生对产生的随时间数值和曲线的变化。 气体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实验能够更为快速直接的获取数字、图像和结论,体会数字化实验比传统实验教学方便快捷。 通过检验出的气体【忆一忆】 二氧化碳知多少?是二氧化碳,复习有(绘制知识树) 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法。以“知学生讨论,归纳总结二氧化识树”的形式呈现给碳的制法、性质、用途、对同学们,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实现人类的影响等。 知识向能力和能力向知识的互为转化,同时为学生体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石灰水变浑浊,那二氧化碳能不实验: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让学生在实验中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的矿泉水瓶中分别加入将等验化学的神奇,通过摸、看、听等感官多应呢? 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振角度、多形式感受化 荡,观察现象。 学变化。 【想一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学生思考、讨论。 3 / 7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教案设计
(教师提问)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 分析原因:压强变小是引起矿泉水瓶变瘪的主要原因。 学生猜想1:压强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学生猜想2:提出质疑,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压强变小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而引起的。 把实验融入探究,以探究带动学生的灵性思维,以思维促进知识碰撞的火花,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师演示)运用压强传感器进行对比实验 利用传感技术捕捉并分析传统实验仪器无法接触到的现学生进入到真实环境中进行观察,根据压强传感器实时记录气体压强的变化和曲线感受到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 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实世界和微观世界,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和本质。同时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结合,揭示产生喷泉实验原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 4 /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