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学习目标:1、说出文章以“都市精灵”为题的含义。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能就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寒冷的冬天,静谧的校园,走进校门的那一霎[shà],我竟然发现一只喜鹊正在欢快地叫着、跳着,我发现一群麻雀正在低头啄食。这时我不禁想起艺术大师罗丹的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校园里有低空滑翔的喜鹊、低头啄食的麻雀??这些发现让我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老舍之子、当代作家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来感受都市精灵们的处境和思考人和自然如何相处这个大主题。
(舒乙,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课文选自《随笔》)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1注音:硕(shu?)大 觅食(mì)肆(sì)无忌惮(dàn) 老鸹(guā) 鹈鹕(tíhú) 抿(mǐn) 退避三舍(shè)(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荒诞(dàn ) 2、发现主旨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它的确是一篇散文,但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散文,怎么个特别呢?答案隐藏在书下注释(1)里。随笔。)(随笔,是散文体裁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2)“随”字如何理解?(随意 随便 随心所欲 看来,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随笔就是随意写的文章,没有一定的目的。真是这样吗?速读课文,看看舒乙先生有无写作目的。
生:我从第6节看出舒乙先生的目的是呼吁人们珍爱动物,保护环境。 师:嗯,这一节告诉了人们小动物对于城市的作用。文中还有流露这种意图的段
落或句子吗?
生2:第11节也流露了这种意图。尤其是最后一句说得比较直接(生2读最后一句)。
师:的确,这一句直接指出了小动物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那么,哪儿又委婉地流露了这种意图呢? 生3:第12节说得委婉(生读12节)。
师: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句子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叫主旨。刚才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主旨的过程。(板书:发现主旨)老师和大家不谋而合,也找的这些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文字,试着用其中的一些词语,给文章添加一个能表现作者意图的副标题。学生出示自己的标题
师:美好的祝愿浪漫而富有诗意。老师也拟了几个标题,原打算和同学们分享,没料到再次不谋而合。看来,我们师生的心是相通的。
出示:(1)城市的标志和象征(2)不要成为孤城寡人(3)尊重生命,关爱动物(4) 不错的衡量标准(5) 让我们与狼共舞,(学生齐读,再次感受作者热切的心声)
师小结:我们把作者的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呼吁人们(红笔板书: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也是本单元的主题。由此看来随笔的主旨并不随意,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出示:发现一 随笔的主旨不随意)
师过渡:善待自然,优化环境。作者这份急切的呼吁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同与响应,构思上能不能随意呢?带着这份思考,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找一找作者构思上的匠心。这一步更艰苦,更能锻炼我们的语文能力。(板书:发现构思) 三、精读课文 理解内涵(发现构思)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地发现文本构思上的匠心,老师拟了这样几个问题:(1)作者描绘了哪些都市?又写了这些都市的哪些精灵?(2)这些都市精灵有什么样的共同点?(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并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请你再读课文,然后以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明确:(2)它们都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如孩子给鸽子喂食、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都表明它们与人类的和睦。
师:这样的小动物人们怎会不钟爱?怪不得舒乙先生称它们为“精灵”。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找寻精灵的共同点时,都不约而同着眼于昆明、上海、旧金山的小动物,只字不提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作者描绘了四座都市,其中一座城市无精灵,另外三座城市有精灵。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一读,找出相应的词语。 生:对于北京作者是可惜,对于昆明是羡慕,对于上海是佩服,对于旧金山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但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向往。 师: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作者意识到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于是,在11节中顺理成章地指出动物对于城市的重大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换句话说??(大家一起读) 师:舒乙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对比来彰显出文章的主旨。那么同样流露了作者写作意图的第6小节是不是也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第6小节是在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过去,老鸹是北京一景,而现在则久违了。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北京城的精灵从有到无这一变化的巨大。男同学读描写过去北京的文字,女同学读描写现在北京的文字。
男生读“几十年前??一点无序的伴奏。”女生读“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师:针对北京这种巨大的变化,作者郑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大家一起读)
师:北京城的今昔之比让人感慨不已。然而即使如今的北京城内,还存在着强烈的对比。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生:作者工作的现代文学馆——行宫与整个北京城形成对比。行宫有喜鹊这种精灵,作者称它为“一景”:行宫还有小松鼠这“一宝”,四季还有许多品种的鸟轮流光顾。而整个北京城没有精灵,就连北京曾经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如今也很稀有了。
(4)(学生读书,发言,教师总结归纳: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四、反思问题 深入探究
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可爱的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应该做到: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涝;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五、作业 六、板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