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顶管施工方案 - 图文
下千斤顶支架,后下千斤顶,用8吨吊车吊装,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安装底层的支架,稳好后安装下面一排的两个千斤顶,第二步安装上面的支架,稳好后再安装上面一排的两个千斤顶,稳好后可用调整垫对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细部调整,使千斤顶顶力的合力点落在管中心下1/4管内径处。
千斤顶激光经纬仪U型顶铁钢导轨预埋钢板厘米连接槽钢砼底板
3、高压油泵
首先在地面上布置电器控制间(小集装箱),布置在顶坑的侧面,其它各种设备的摆放以不影响测量放线为原则(即尽可能的不要摆在管线的中线上),将高压油泵放进电器控制间内,以利于观察和操纵,各种线路要固定牢靠、易于分辨、查找方便,再安装高压油管将液压千斤顶和高压油泵联接起来,将高压油泵上的油箱灌满抗磨19#液压油,接通电源,进行空顶试顶,顶时应先排空千斤顶内的空气,当出镐和回镐往返两个来回正常时即可使用。
4、减阻设备
减阻设备包括注浆减阻设备和管外皮刷腊减阻设备 1)、注浆减阻设备
注浆减阻设备紧靠电器控制间,包括拌浆机、储浆池、注浆泵、储水池。因拌浆机进料口比较高,可在其高度的一半的位置上搭设工作平台,以短钢管做支架上面排木板,将做触变泥浆的原材料膨润土、工业碱码放在木板之上,上面覆盖彩条布或苫布,以防下雨受潮失效。储浆池和储水池用5毫米厚钢板制成,应紧靠拌浆机,使拌浆和存浆方便。注浆机采用螺杆式,进浆口连接处为普通胶管,出浆口连
接处为高压胶管,高压胶管采用Φ50(压力8公斤长20米)。注浆干管为Φ50钢管,干管之间安装铸铁球阀进行连接,支管为1″胶管,在混凝土管壁上的注浆孔予埋1″钢管,露出管壁15厘米,内设塑料单向止水阀,注浆孔每节管设3个,位置分别在管顶两侧和管顶夹角为120o的位置上。
按触变泥浆的配合比例将膨润土、水、碱投入拌浆机内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排放至储浆罐待用。
2)、管外皮刷腊减阻设备
管外壁涂腊的具体做法:将石蜡和10%的柴油混合放在金属容器内用火加温,将石蜡融化,并趁热将溶液用羊毛刷均匀刷在混凝土管外壁上,冷却后在管外壁上形成一层乳黄色的隔膜层,要求涂抹前混凝土管外壁清洁无泥水,石蜡涂抹均匀。
为了减少顶进压力排管顺序与以往不同,按机头后跟10节带注浆孔管7节普通管,第一节管的注浆孔设阀门。
(四)、顶进中线型控制及量测设备
1、测量仪器配备与检验
配备索佳EST210型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尼康铅垂仪(精度1/4万),国产J2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AP-128)。顶管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附件须及时送质检单位检验,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查。
2、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
由于工作井和接收井两井通视,地面测量能够采用2″级全站仪直接布置地面控制桩。在顶管施工期间必须对控制桩进行复测,每顶进30m对控制桩复测一次。
井上坐标点向井下传递采用联系三角形方式,点位由尼康铅垂仪垂直投设。 井下控制顶进方向的基准点用钢架埋设或固定点,同时在测量仪器的对面井沿口与井壁上分别设置测量仪器的复测校核点,以便在管道顶进轴线测量过程中对仪器自身位置的位移情况进行检查。
每顶进30m对控制桩复测一次,每隔6h对仪器位置进行观测复测一次。 在井内设固定的测站,根据设计纵坡,全站仪(短距离采用经纬仪)调好俯仰
角度,在机头处设置控制管道轴线和标高的光靶;当因距离过长,不能采用一镜测量时,则增设中转测站。
顶管机头内垂直面设置顶进轴线灯箱型尖靶。
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每顶进200~300mm,测量一次,记录3次/每节管子,顶进轴线与设计轴线一旦发生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高程控制
利用附近已知的水准点,布置二等水准线路,将高程引测到工作井附近,并设置施工高程控制点。
地面高程传递到井下时,可用钢尺垂直悬挂、下系重锤至标准拉力,然后地面、井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井下布设高程控制点2个。
顶管机头高程控制用水准仪和连通管两种方式,连通管测量为从掘进机到管尾挂一根Ф10mm透明塑料管,管内充满水,根据连通管液位面等高原理,推算出机头水平偏差。每顶进200~300mm测量一次偏差值,及时掌握机头姿态和发展趋势。
顶管姿态测量
在顶管机头部两侧设一对纵向水平横尺,利用布设的三维坐标控制点,测量各尺读数,计算出顶管转角,中心方位偏差值,顶管坡度、中心高程等数据,从而相应调整顶管机的各个施工参数。
(五)、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放样复核 地面设备安装 工作井设备安装 进洞准备 顶进 排运弃土 测量及方向纠正 出洞准备 取出掘进机及附属设备 全线测量 置换浆液,洞口管缝处理 结束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注浆材料准备 顶进
(六)、顶管施工质量要求
顶进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底坡度无倒落水。顶管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密贴,管端垫板粘牢,不脱落。管节不裂,不渗水,管内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钢筋砼管最大偏角0.5°(30分); 管线轴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 标高偏差不得大于+80、-100mm; 相邻管节错口≤15mm无碎裂; 内腰箍不渗漏,橡胶止水圈不脱出; 接口抗渗试验应达 0.11MP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