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汉沽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C 2.D 3.C 4.A 5.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绝胜烟柳满皇都(2)——(7)略 三、诗歌鉴赏
7.1)两只袖子都沾湿了,诗人的眼泪还没有擦干。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 (1)讲述童年趣事;童年照片展示;观看儿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 示例:童年的记忆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童年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童年的游戏永远难忘,童年的歌声多么动听,童年的生活最幸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难忘童年”,一起去回味那有趣的童年生活吧。 示例: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名家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请阅读《童年梦痕》吧。莫顿·亨特会带你到野外去探险,迈出人生旅途的第一步;沈复会给你讲许多“物外之趣”;流沙河、玛丽·居里会教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孔子会教你求知的态度和学习方法……读罢此集,定会勾起你许多童年的记忆。
五、文言文阅读
9.1)①胳膊 ② 好的方面,优点。③这,指河水 ④忠实,坚守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8)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9)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5)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 10.1)(1)推托(2)经过(3)派遣,使离去(4)旧的,原来的
2)(1)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2)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喜爱学习,已经没有可以指望你的道理。
3)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吕蒙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通过博览群书,可以了解历史,获得教益。朱襄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①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②不想日夜督促儿子;③儿子在家没有朋友,不能增长见识。 4)都在规劝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 六、现代文阅读 11.1)小雪后的山色。
2)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山腰 3)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4)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5)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12.1)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
2)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店的热爱,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
3)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
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
4)(1)拟人手法,突出了白天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2)突出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
5)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语言:细腻精致,平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题: 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 七、作文
13.示例:祖母病危,父亲领着母亲和我们兄妹匆匆地回到乡下老家。已经80岁高龄的祖母,被冠心病折磨得清瘦、憔悴。父亲见状,慌忙奔到祖母炕前。只见祖母艰难地伸出手,用她满是青筋和老年斑的双手反复摩挲着父亲的袖口,喉咙里咕哝几声,费了很大力气,才说了一句“穿……厚……点……儿……”。说完,她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安然地合上了双眼。“穿厚点儿”,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出的最后几个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15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走廊(láng) 疲惫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小心翼翼(yì) ...C.航行(xíng) 模仿(mó) 截然不同(jié) ...D.缝制(féng) 绽开(dìng) 恍然大悟(huǎng)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瘫痪(tān) 树杈(chà) 匿笑(nì) ....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ǐ) 荫蔽(yìn) ....C.一霎(shà) 攲斜(qī) 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B.“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填空。
(1)小桥流水人家, 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论语》)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亭亭净植。(《爱莲说》)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三、诗歌鉴赏 7.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用“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 .(2)相委而去____ .(3)下车引之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请说说你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的评价。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①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③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⑤方王⑥,吟啸⑦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⑧,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⑨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