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解答】解:(1)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锶属于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锶元素的信息,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8,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3)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锶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锶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rCl2 ; 故答案为:(1)金属; (2)38;87.62; (3)SrCl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元素周期表中信息进行解题的能力.
26.(9分)(2015秋?扬州期末)CO2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1)CO2气体通常可用来制碳酸饮料或 灭火 ,固体CO2俗称 干冰 ,可做食品保鲜剂.
(2)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BC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3)澄清石灰水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其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Na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其水溶液的性质与石灰水相似,也能与CO2发生反应,但无实验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4)如图,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
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烧瓶中的水沸腾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
【分析】(1)根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进行分析; (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分析;根据酸性物质与指示剂的关系选择;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书写即可; (4)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②根据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分析. 【解答】解:(1)CO2气体通常可用来制碳酸饮料或灭火,固体CO2俗称干冰,可做食品保鲜剂.
(2)一分子的CO2和一分子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分子的甲酸(HCOOH),因此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酸性物质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pH试纸测定的pH<7,因此选择BC;
第21页(共26页)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Na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其水溶液的性质与石灰水相似,也能与CO2发生反应,但无实验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2 NaOH+CO2═Na2CO3+H2O;
(4)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②氢氧化钠与锥形瓶A中的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接近沸腾的水会开始沸腾;
故答案为:(1)灭火;干冰;(2)1:1;BC;(3)Ca(OH)2 NaOH+CO22+CO2═CaCO3↓+H2O;═Na2CO3+H2O;(4)①H2O+CO2═H2CO3;②烧瓶中的水沸腾;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目的信息分析即可.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27.(5分)(2015秋?扬州期末)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用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若将E装置中收集到的O2排出,应从 c (填c或d)接口通入蒸馏水.
(3)装置B、C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则装置C相对于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C . A.可以随时添加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分析】(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装置;依据催化剂特点分析药品二氧化锰的作用;默写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将E装置中的特点解答;
(3)根据装置C和装置B的特点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则应选择发生装置A. 故答案为:A;2KClO3
2KCl+3O2↑;2H2O2
2H2O+O2↑;
(2)若将E装置中收集的氧气排出,应从长管通入水;故填:c;
第22页(共26页)
(3)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C.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被分为两个部分,用于收集的部分称为收集装置,用于发生反应放出气体的部分称为发生装置. 28.(4分)(2015秋?扬州期末)某盐酸的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欲取该浓溶液配制成1180g 3.7%的稀溶液,其实验步骤为:①计算;②量取 100 ml的浓盐酸及 1062 ml水;③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量筒 、 胶头滴管 .
【分析】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取该浓溶液配制成1180g 3.7%的稀溶液,其实验步骤为:①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与水的质量;②量取,分别量取浓溶液和水;③溶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x,1.18g/mL×x×37%=1180g×3.7%,x=100mL.
所需水的质量为1180g﹣1.18g/mL×100mL=1062g(合1062mL). 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浓盐酸和水;烧杯用于完成混匀操作、玻璃棒用于混匀时的搅拌;故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②100;1062;③量筒、胶头滴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4分)(2015秋?扬州期末)相同的实验装置中如果装入不同的药品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如图的装置中,气球通过导管和外界大气相通.
(1)如要使气球变小,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可以装入的药品分别是 水 和 氢氧化钠固体 .
(2)如果要使气球变大,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可以装入的药品分别是 水 和 硝酸铵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小气球变小,说明瓶内物质间结合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小气球变大,说明瓶内物质间结合气体减少或吸收热量,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小.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热,瓶内压强变大,出现气球变小的现象;固体碳酸钙或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变小, (2)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瓶内压强变小,出现气球变大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小,气球变大,
第23页(共26页)
故答案为:(1)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稀盐酸 碳酸钙)(合理即可) (2)水;硝酸铵(或氢氧化钠溶液;CO2)(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30.(16分)(2015秋?扬州期末)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 FexOy+yH2Fe3C+2H2
3Fe+yH2O 3Fe+CH4
(1)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① 制取CO ;② 提供热量 . (2)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铁的氧化物组成及Fe3C的质量分数,取粗还原铁粉16g,并将其分为2等分,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0.2g,另一份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资料卡】①3CH4+4Fe2O3
3CO2+6H2O+8Fe
②铁的氧化物及Fe3C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 ③浓硫酸的作用吸水,碱石灰吸水和二氧化碳
(3)写出装置中所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硬质粗玻璃管 ;② 铁架台 . (4)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5)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精确称量样品和B、D、E装置的质量;②点燃A处酒精灯;③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④点燃C处酒精灯;⑤分别熄灭A、C处酒精灯;⑥再缓缓通入少量H2;⑦再次精确称量样品及B、D、E装置的质量.
第24页(共26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