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卷
C、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铁是纯铁,工业高炉炼铁得到的铁含有杂质,不完全一样,正确;
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当红棕色粉末变黑时,先停止加热,还要再通一会儿一氧化碳,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正确; 故选B.
4. 【解答】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A错误;
B、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故C正确;
D、锌的表面也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铁与氧气的接触,防止铁的锈蚀,而非锌没有铁活泼,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9.8gA与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出D的质量为9.8g+8g﹣14.2g=3.6g,所以,A、B、C、D的质量比为49:40:71:18,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各物质的质量比,只能求出可求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能求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都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C、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所以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都是一种,故C正确;D、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A.
7.【解答】解:①MgO、CuO、CaO、SO2中SO2是非金属氧化物,而其它三种物质为金属氧化物;②C、Fe、S、P中Fe是金属单质,其它为非金属单质;
第13页(共22页)
③ZnCl2、BaCO3、HNO3、NaNO3中HNO3为酸类物质,其它为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类物质.故选B.
8. 【解答】解:根据丁烷的化学式(C4H10),可知:丁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每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故选B.
9.【解答】解:①C元素的分子质量为12,O为16,那么CO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数应该为43%;
②CO2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话,则C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为27%;
③如果是CO2与CO混合,那么C元素的质量分数必然介于43%与27%之间,这包含了30%,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是可能的;
以此类推,CO与O2混合也是可能的,一个高于30%,一个低于30%,可以混合出30%.甚至三种气体同时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是CO2与O2混合,则C元素只能在27%与0%之间,因此是不可能的. 综合上述所有可能情况,必然有CO. 故选A.
10.【解答】解:A、因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所以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可保存时间长,解释正确,故A错误.
B、因石墨可导电,所以可作电池的电极材料,解释正确,故B错误.
C、因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氧,金属氧化物失去氧,C解释错误,故C正确.
D、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来吸附色素,解释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第14页(共22页)
≈43%,也就是说,如果全部是CO的话,C元素的质量分
≈27%,即是说,如果全部是CO2的
11.【解答】解: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常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知,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钙离子是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得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与钙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故选C.
12.【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该元素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3,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铝是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而图示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该元素的信息,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89,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量,故B不正确,A加热虽加入了二氧化锰但也不会开始加热就生成氧气,所以A和C也不正确. 故选D
14. 【解答】解:A、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化纤类衣服容易产生静电,使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发生事故,所以严禁穿化纤类衣服,故C正确;
D、氮气不能燃烧也支持燃烧,因为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不能灭火,故D错误.
第15页(共22页)
故选C
15. 【解答】解:A、氧化铜与铝粉混合加热生成红色的铜,因此加热反应结束后无论氧化铜有无剩余,红色物质是一定出现的;
B、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若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氧化铜不足,铝粉没有完全反应;
C、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但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气泡也不能一定说明氧化铜有剩余,也可能是铝粉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
D、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取反应后固体加硫酸时,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插入的铁片表面会有红色物质生成; 故选D
二、非选题
16. 【解答】解:(1)可用于制作电极和铅笔芯的是 石墨;故答案为:C(石墨);(2)“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CH4(甲烷); (3)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氢氧化钙、熟石灰;故答案为: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4)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水银;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被称为21世纪重要金属材料的是钛; 故答案为:Fe(铁); W(钨);Hg(汞、水银);Ti(钛).
17.【解答】解:(1)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块可以制成铁丝,是利用它的良好的延展性,电线时铝比铁好,说明铝的导电性能好,用钛合金做轮船外壳而不选钢材,说明钛合金耐腐蚀性好;
(2)从图示来分析,能与铁反应的化合物的溶液是酸溶液或盐溶液,酸一般是盐酸和稀硫酸,盐中的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要排在铁的后面;所以A可以是稀硫酸,B的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它们都能和铁反应,故它们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 ═FeSO4+H2↑;Fe+CuSO4═FeSO4+Cu;
第16页(共2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