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
平均分(一)(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x k b 1 .c o m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 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按学生交流,在黑板上摆出3种分法)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或提问哪种分法每份同样多,并在学生回答后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把黑板上的分法按两类分开摆)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回答后集体说一说)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Ww W.x k B 1. c Om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对号。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 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教师在黑板上每2个圈一份,圈成4份)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明确是按每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4份)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让学生说一说;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4份)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跟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 )根一份,分成( )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新 课 标第 一 网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 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2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 )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再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3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
平均分(二)(教科书第44~4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动手做”)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 使学生练习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x k b 1.c o m 教学重点
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1. 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 (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 交流: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2)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指出: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板书: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 谈话揭题
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2根一份,要每次拿2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那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
二、动手实践,习得方法。
1. 教学例3
(1)学生操作、交流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引导: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追问: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 )里填一填。(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