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3:13:21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表演式”后应加“展开”,排除B、D;二是搭配不当,“浮现”与“追求”不搭配,可改为“展现”,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表示客观的评价。“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语境对象的是“短小的表演”,故选用“瑕瑜互见”;

第二处,“不容小觑”,指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语境对象的是“活力”,所以用“不容小觑”;

第三处,“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语境中“‘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这种现象是青少年乐意看到的,故选用“喜闻乐见”;

第四处,“大有可观”,很值得一看或值得重视。“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语境想表达“草根文化”不可缺少,故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推理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分析括号中的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可知,这里并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B、D两项。

答案第1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比较A、C两项,A项强调它是一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C项强调这种现象突然兴起,两者表达的“重心”不同;又因为前句说“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后句应该强调它已经成为有“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C 5.D 6.A 【解析】

4.试题分析:C混淆是非。原文第四段说“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而C项中“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肯定了“靠本能”,与原文不符。

5.试题分析:D结尾与开头的观点并无冲突,它是对开头观点的补充说明。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D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

6.试题分析:A强加条件关系、因果关系,从文末可知:文字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而词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可见传情达意不一定产生文字.且依据常识可知传情达意的工具有多钟。后面的结果因此也依据不足。 7.B

答案第2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8.D

9.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梁启超的性格和社会参与度使然,梁启超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梁启超过于“善变”和“屡变”,使人们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出发去认识他,而不是全部,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认识;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与其门生故旧早夭有关。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门生陆续辞世,无人为其鼓与呼;他的思想、主张和救国方案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错误,主观臆断,梁廷灿的说明只是反驳国民政府的决案,以正视听,并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无因果关系。原文中“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虽然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尤其当国民党掌握话语权之后,在以叙事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可见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

B项,“代表了”错,属于或然变必然的错误,原文“他的意见大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可见是或然。

C项,“只有……才”过于绝对,原文中“郑振铎与梁启超不深,却可以说是梁的知音”,并不能由此得出只有郑振铎才是梁启超的知音这一结论。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阅读全文,请概括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的原因”,解答时可以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原文中“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

答案第3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可以分析得出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原文中“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的性格和社会参与度使然,梁启超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原文中“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从某一角度出发去认识他的时候,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个侧面”,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过于“善变”和“屡变”,使人们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出发去认识他,而不是全部,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认识;原文中“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又似乎和他的门生故往往早天有关。蔡锷过早去世,已是很大损失;范源濂等亦先于他过世,徐志摩、丁文江、蒋百里更在其死后不久便陆续辞世”,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身后的寂寞蓼落,与其门生故旧早夭有关。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门生陆续辞世,无人为其鼓与呼;“他的思想和主张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而且,他的救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可以分析得出他的思想、主张和救国方案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10.B

11.①乐观坚强,充满热情,虽然孩子脑瘫,即使累他也能够笑着面对;②关爱孩子,为了帮助孩子任劳任怨;③内心坦诚,不对外人隐瞒孩子的病情;④礼貌待人,请求先滑雪时表现出礼貌态度。

12.①从人物上看,进一步突出了那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及对孩子坚强精神的敬佩;②从情节上看,交待了故事的结局,使结构更完整;③从主题上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乐观、坚强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的主旨。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父子两人的滑雪技术很高,即使遇到危险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与原文不符,从文中的信息并不能看出父子两人滑雪技术高。故选

答案第4页,总12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表演式”后应加“展开”,排除B、D;二是搭配不当,“浮现”与“追求”不搭配,可改为“展现”,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