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要点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
绪论
1、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土壤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
1、土壤矿物质: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由岩石和矿物经过极其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3、根据岩石成因,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的过程。 5、按风化作用因素和风化特点,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2)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3)、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6、按土壤母质搬运动力与沉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黄土、红土。 7、按土壤质地的不同,可将土壤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土壤腐殖质: 黏土>腐殖质>砂质土 8、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1)、砂质土: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a、水——粒间孔隙大,毛孔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力弱,
水汽易疏散,易干不易涝。
b、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性物质。 c、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2)、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通气透水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
a、水——粒间孔细小,毛管细而折,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性强,易涝不易干。
b、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c、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容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d、肥——养分含量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
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e、耕性——耕性差,黏着难耕
(3)、壤质土:所含沙砾、黏粒比例较适宜,既有沙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等优点,又有粘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对农业生产来说是较为理想的。但不利于幼苗扎根和发育。
9、不良质地土壤的改良:客土法、翻淤压砂,翻砂压淤、引洪放淤、增施有机肥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矿质化、腐质化。
3、 矿质化: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4、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更为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腐殖质,这就是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温度、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 、干湿交替
6、土壤腐植质分离提取有几个组分: 不溶解部分,胡敏素;
暗褐色物质+HCl--------褐色沉淀,胡敏酸;黄色溶
液,富里酸。
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直接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刺激植物生理活性,促进其生长.
间接作用:减少和延缓土壤污染 、加速土壤物质的转化 、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1、土壤孔隙度:在自然状况下,单位容积的土壤中空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通常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出。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2、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土壤的
烘干质量.
3、土壤总孔隙度: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总孔隙度=孔隙容积 ╳100% /土壤容积
=(1-容重/相对密度)╳100% 土壤孔隙比: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孔隙比=孔隙度/(1-孔隙度)=孔隙容积/土粒容积
土壤孔隙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土壤容积-土粒容积)/土壤容积╳ 100% = (1-土粒容积/土壤容积) ╳ 10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