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3:35

意思。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是历史的事实。还有就是指③____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也是学历史的人的任务。

【答案】 (1). ①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 (2). ②历史学家从历史里得出的教训 (3). ③我们从历史里得出的结论(判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根据语段中“你从其中得到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那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这句话,可知第①句在结构上与前一句“人们时常说历史证明了什么”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是说“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所以第①处应填写“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但是,……”这两个句子是转折关系,所以第②处的句意要转折,强调的是“历史本身并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历史学家从历史里得出的教训”。这句话正是第②处要填写的内容。结合上面所说的意思,可以推知第③处说的历史的第两层意思是指“从历史里得出的结论”。

【点睛】语句的连贯性也可以叫“补写句子”,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针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进行合理的反驳,每处反驳不超过40字。

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试问,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仅仅

- 5 -

是为了吃饭。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去谈道德,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物质是第一性的。 (2). ②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属不完全归纳,结论不可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反驳对方时,要做到自己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这句有偷换概念的嫌疑,首先可以抓住这一点反驳对方,即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其次,“谈道德”是有前提条件的,“道德”属于精神层面的,“谈道德”要以物质为前提,物质是第一性的。在此要重申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出精神和物质见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第②句“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反驳对方这一观点可以用反证法,即“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其中对方说“例子不胜枚举”,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取知识而付费的方式: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加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技能、经验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娱乐消遣的付费;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知识产品的消费行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图书。

知识付费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只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知识共享有过两次升级。第一次由1.0版到2.0版。1.0版为静态(以百科为代表的静态知识,无互动),2.0版为动态(以社区论坛为代表的动态知识,有互动)。第二次为2.0版到3.0版,表现为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在知识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不再免费共享,而是创造价值了。在信息冗余与时

- 6 -

间碎片化的背景下,知识付费就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崭新渠道。

(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有改动)

材料二

知识付费典型平台发展状况 分答(在行一平台 知乎 点) 产品定位 用户规模 974.98万 (10月) 平台孵化的内容生产 平台孵化的 名人入驻+网红推名人入驻 广 付费提问,每知识新闻服务形式 个语音回答公开,同“知乎” 免费,精品付费收入由问、答者平订阅 分 文字提问,答付费者设定金额+付费机制 转载 费偷听 参》,198元/年 付费精选、最受欢迎答付费数量 20个热门分主TOP 类,累计600余位100,累计答优秀答主 题7万个 阅 咖入驻专栏订850位 系列,15位大品分类,累计大咖电子书、音频及16个付费精元/年 问,答者定价+付如《李翔商业内《好好说话》,19860秒付费提付费订阅,付费订阅,如推付费精品专区 免费基础上,驻 自媒体入主播入驻 团队自制+ 联合出品+ 52.04万 215.24万 2554.41万 平台内嵌付 费问答功能 付费语音 问答平台 付费订阅产品 音频分享平台 得到 喜马拉雅 - 7 -

付费规模 (畅销案例) 李开复的关注者达90万,18个公开问答,收入超万元 王思聪收听者超12万,32个公开问答,收入达25万

专栏《罗辑思维》付费用户8万,营收超1592万元 音频课程《好好说话》付费用户10万,营收超1980万元 (王传珍《知识付费奇点与未来》,2017年1-2期《互联网经济》。有改动)

材料三

去年大学毕业后,姜女士一直准备着公务员考试。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和考试相关的付费学习平台,姜女士购买过不同平台的公务员备考网课。“我认为这个钱是需要投入的。一方面,网络授课形式方便,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学习,如果错过直播,还可以看回放;另一方面,网课比一两万元高价的备考面授班,便宜多了。”姜女士说。

大部分付费课程背后,有一个诸如教室一样的社区,报名后就可以在里面交流,也有老师在线答疑、布置作业等,就像上学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像姜女士一样愿意在互联网上知识付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付费知识省去了东寻西找的时间。

市民林先生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常会付费看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以了解先进的设计理念,“知识付费是以学习为主,如果你抱着猎奇的心态去提问或者去看答案,这本身就不存在知识一说。”林先生身边也有不少人爱看《月薪3000和月薪3万元的区别》《毕业一年如何赚到20万》一类文章,他说:“如果说你想通过一篇文章就能提升自己能力、开阔眼界,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2018年4月25日《宁波日报》。有改动)

材料四

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据“企鹅智酷”对173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有过为知识付费行为的网民满意度为38%。对消费者来说,知识付费的内在驱动力是投入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但不少人的体验是由知识短缺造成的焦虑并不能彻底消除。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知识付费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显现。据统计,他们“对短视频的耐心已经下降到57秒”。在知识付费兴盛之前,消费者就有为娱乐付费的做法。由为娱乐付费到为知识付费是一种进步:知识进一步体现出其无可否定的价值;知识产品及其价值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重,知识付费体现的是对知识产品及其价值的社会认可。但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

- 8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意思。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是历史的事实。还有就是指③____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也是学历史的人的任务。 【答案】 (1). ①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 (2). ②历史学家从历史里得出的教训 (3). ③我们从历史里得出的结论(判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根据语段中“你从其中得到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那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这句话,可知第①句在结构上与前一句“人们时常说历史证明了什么”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是说“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所以第①处应填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