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计算--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班级 姓名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1. 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的分子的过程。
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
也没有增减。
3.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1)总质量守恒 (2)某元素质量守恒 (3)元素种类
守恒 (4)原子种类、个数、质量守恒 (5)某原子个数守恒
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一组. 应用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守恒
1.植物的光合作用: ,则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某物质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H2 B. Cl2 C. NaOH D. Na2SO4
4.已知反应:4NH3+5O2=4X+6H2O,则可确定X的分子式为 。
第二组. 应用质量守恒
5.现有m克氯酸钾和2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得到n克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克。
6.现有a克A物质与b克B物质充分反应后,生成C物质,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等于(a+b)克 B. 小于(a+b)克 C.大于(a+b)克 D. 不大于(a+b)克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2Cu+O2=2CuO中,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A. Cu:3克 O2:2克 CuO:5克 B. Cu:2克 O2:3克 CuO:5克 C. Cu:1克 O2:4克 CuO:5克 D. Cu:4克 O2:1克 CuO:5克
8.已知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5﹕2,若反应
后生成C和D物质的质量为21克,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质量为 克。
第三组. 应用反应的质量比
9.在反应:X+Y=Z+M中,已知25克X和10克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
Z。若要生成15克M,则参加反应的Y 质量为 克。
10.在反应:2X+Y2=2M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32,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二.练习: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克 D.(a-b+c)克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役有变化的是 (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 元素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这是因为: ;
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是因为 。 这两种现象都可以 来解释。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5步)
1.实验室欲制取14.2克五氧化二磷,要消耗氧气多少?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
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若用20克质量分数为的96%氯酸钾反应来制取,最多能制取多少氧气?
3.现有10克含H2O2为34%的过氧化氢溶液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求最多能制得氧气的质量。
4. .某同学用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氧气质量(克)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克) 第1次 6 8.25 第2次 13 11 第3次 8 11
(1)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克。
(3)三次实验化学反应中,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5. 将a克KClO3和b克MnO2混合加热,使之完全反应,
(1)若得到KCl为c克,则可制得O2质量为 。
(2)若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则可制得O2质量为 。 (3)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c克,则可制得O2质量为 。
6.现有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使之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克,此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2克。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固体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