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辩证法浙大试题
四、辩论题:
1. 现代××技术的发展是否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正方: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反方:现代××技术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2. 谋求“成果—承认”是科学共同体正常运行的良性机制,还是不良机制?
正方:谋求“成果—承认”是科学共同体正常运行的良性机制; 反方:谋求“成果—承认”是科学共同体正常运行的不良机制。 3. 工程技术研究,经济实用性第一还是技术先进性第一?
正方: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技术先进性第一,经济实用性第二; 反方: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经济实用性第一,技术先进性第二。 4. 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逻辑方法,还是非逻辑方法?
正方:逻辑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 反方:非逻辑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 5. 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是否必用经验事实来划分?
正方: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必须用经验事实来划分; 反方: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不必用经验事实来划分。 6.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还是和谐?
正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反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7. 哲学思维是否有助于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
正方:哲学思维有助于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 反方:哲学思维无助于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
五、案例题: 1. 物种的灭绝
(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时四十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一千五百万次记录。结果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有百分之二十
5
八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问题:
1、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2、 从这个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背景资料:地球历史上的5次大灭绝
地球生命在35亿年演化过程中,共经历过五次大灭绝。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第三次物种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次灾难毁灭了95%的海洋物种和几乎70%的陆地物种,它们基本上都是一些早期昆虫、原始爬行纲和鲨鱼形动物。灾难的主要原因专家仍有争论,有认为是地壳的频繁活动和联合古陆形成而引起的气候变化。 第四次劫难发生在三叠纪晚期。
最为著名的第五次大劫难则发生在6.5千万年前,科学家们猜测,当时地球遭到巨大的陨石的碰撞,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90%的地球物种。 2.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严重爆炸着火事故,致使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11月20日7时,在吉林界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界第一个监测断面即肇源断面开始检出苯超标,表明可能污染带前锋已达黑龙江省。20日16时肇源断面硝基苯也开始超标,21日9时,硝基苯超标达到29.1倍,较高浓度污染带约80公里,流经持续时间为40小时左右。松花江干流流经哈尔滨市后,将在同江汇入黑龙江。
11月23日起,哈尔滨市临时停水4天,11月 27日晚上六点,才开始陆续恢复供水。哈尔滨市城区内中小学于23日下午开始停课,11月30日复课。自政府发布公告的21日,很多市民便涌进商场、超市和街头巷尾的食杂店,抢购瓶装水、罐头和方便面。
此次大规模的省际水污染事故震动了全国,国际上也有强烈反应。11月28日上午,由
6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巴尔秋克为首的生态环保考察组一行7人抵达哈尔滨,与中国同行一起关注并考察松花江水污染的最新进展。 问题:
(1)你是否关注了此次水污染事件? (2)如何看待造成此次水污染事件的原因?
(3)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31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水污染防治法也有类似要求。那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违法行为? [追踪报道]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处理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污染事件相关责任人。
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汇报。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这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会议同意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省环保局等单位有关责任人员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冬春事故高发期,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不放过一起事故的处理。 3. 怎样看待中医?
2006年8月13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草药危险性大幅增加”(Alarm Over Huge Increase in 'Dangerous' Herbal Remedies)的文章,内容为药监机构警告传统中药(TCM)安全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all-time high)。随后英国政府对中国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进行了空前严厉的调查。英国药物安全机构称,已发现了5起中国传统中药产生严重副作用的例子,这些副作用包括心脏疾病和肝功能损伤等。英国方面对进口于中国的中药及相关制品的忧虑也大增,认为一些进口中药中含有超量的重金属、杀虫剂、违禁化合物和类固醇等。 虽然此次中药安全性之争发生在遥远的英国,但在中国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医科学与伪科
7
学的争议。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经验科学,对疾患的诊治没有量化的标准,更多的是中医大夫自己的感觉或想象,因此是不科学的;而西医有着系统的诊治标准和大量现代研究成果,因此是科学的。
实际上,有关中医的科学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五四时期,随着科学的引进,科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一度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人们认为中国一切学术均要重新系统化、条理化。而在中医界则表现为“中医科学化”思潮。“中医科学化”其意即包含中医不科学在内。1916年,余岩(字云岫)已公开宣称中医不科学,他说:“岐黄学说,乃自欺欺人之事,绝无学术上之价值”,因而主张“废止中医”。“中医科学化”虽然反对余岩“废医”,但也默认了中医不“科学”,中医科学化主将如陆渊雷、谭次仲等人肯定中医有实用价值,但认为思维缺乏逻辑,且未有实验验证,中医科学化就是要补足这些方面,以“使中医观之谓之中医,科学医观之谓之科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外国思潮纷至沓来,特别是科学哲学的传入,在中医理论界再掀波澜。与哲学界着重讨论知识的“逼真性”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论,及其他科学界关心科学知识的进化等问题不同,中医怀疑论者重点关心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即科学划界问题。他们根据波普尔、库恩等人的观点,或认为中医不能证伪,或认为中医缺乏稳定范式,只是前科学,甚至只是技艺,否认中医的“科学”。
今天,随着英国对中医药安全性的调查,“中医是否是科学?”“中医是否是伪科学?”“中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何实现传统中医的现代化?”等问题再度引起争论。 问题:
(1)你怎样看待中医?科学还是伪科学? (2)中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中医是否会西医化?
(3)你如何看待有关“中医学的划界”和“安全性”问题的争论? 4. 黄禹锡事件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005年12月23日宣布,韩国克隆科学家黄禹锡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有关胚胎干细胞的论文是造假的。黄禹锡在论文中提出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与患者基因完全相同的11个胚胎干细胞系,但调查结果显示,黄禹锡提交论文时只存在2个胚胎干细胞系,其余9个干细胞系的照片和数据都是利用这2个干细胞系编造的,而这两个干细胞系的真伪也需要通过DNA做进一步分析才能确认。调查结果公布当天,黄禹锡在首尔大学办公室公开道歉并引咎辞职。
2006年1月11日韩国政府宣布,鉴于首尔大学2006年1月10最终调查报告认定黄禹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