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即n=
m;M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M(2)物质的量(mol)=
微粒数(个)N 即n= NA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236.02?10(个/mol)N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3)气体物质的量(mol)?22.4(L/mol) 即n=
V标,g Vm为常数22.4L·mol-1,应谨记 Vm(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即nB=CBVaq (5)物质的量(mol)=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溶液质量(g)溶液体积(mL)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KJ)Q 即n=
反应热的绝对值(KJ/mol)?H 即? =
m液 Vaq溶质质量(g)溶质质量(g)?100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溶液质量(g)即w=
溶质物质的量(mol)m质m质nB?100%=×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即CB=
溶液体积(L)m液m质?m剂Vaq(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mol/L)?1(L)?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1000(mL)?溶液密度(g/mL)?100%
②物质的量浓度?
1000(mL)?溶液密度(g/mL)?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g/mol)?1(L) 即CB=
1000?? ρ单位:g/ml MB(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m浓?浓?m稀?稀
- 1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g)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溶剂质量(g) ②
溶解度(g)100(g)?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的质量(g)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S(g)?w(g)S(g)?100(g) w%??100%
(100?w)(g)(100?S)(g)(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m?溶解度(g)100(g)?蒸发溶剂(水)的质量(g)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m??高温溶解度?低温溶解度??高温原溶液质量(g)
?100?高温溶解度?(g)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m(混)M1n1?M2n2?....= n(混)n1?n2?....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M?22.4??(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D=
?(混)M(混)= 则M?D?M(A) M(A)?(A)5. 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说明:该定律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气体可以是不同气体间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气体的比较,即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 2 -
前提请记住公式:PV=nRT=
mRT?VRTVg,标RTNRT = == MMVmNAmAMA?A??mBMB?B(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质量(m)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之比,等于其密度(ρ)之比,即: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之比,即:(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V)之比与其密度(ρ)成反比,即:
VA??B VB?A
VAnANA?? VBnBNB(4)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p)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之比,即:
?AnANA?? ?AnBNB6.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同一元素化合价变化差值×发生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7. 摩尔质量(M)=NA×每个该物质分子的质量(m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g)
1?一个12C的质量(g)12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
(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 A?Z?N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①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氧和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9.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C?nX的浓度变化量(mol?L?1)(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v(X)? 即?(X)?=
时间的变化量(s或min或h)?tV??t(2)对于下列反应 mA?nB?pC?qD 有v(A):v(B):v(C):v(D)?m:n:p:q
或
10.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v(A)v(B)v(C)v(D)??? mnpq
- 3 -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下列表达的单位若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也可以用浓度代入计算)
起始量(mol) 变化量(mol)
平衡量(mol)
a mx
a?mx
a?mx
b nx
c px
d qx
d?qx(反应正向进行) d?qx(反应逆向进行)
b?nx b?nx
c?px c?px
(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或B)的平衡转化率(%) ?A(或B)的消耗浓度?mol/L?A(或B)的起始浓度?mol/L??100%?100%?100% ??A(或B)消耗的物质的量?mol?A(或B)起始的物质的量?mol?
气体A(或B)的消耗体积(mL或L)气体A(或B)的起始体积(mL或L)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注意事项见上面第5点。)
①恒温、恒容时:
p1n1?,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p2n2V1n1?,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V2n21②恒温、恒压时:
?1Mr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2Mr2(5)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合气体的总质量m(总)容器的体积V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的计算。
①Mr?M(A)?a%?M(B)?b%?…
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