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5:04:5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赵伯壬 赖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3期

内容摘要:《论语》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论语》 德育为本 以德评人

《论语》记录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如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但德育现状却令人堪忧。深入学习研究《论语》德育思想,取其精华,定能对当下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 一.德育为本

《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诫我们要乐于学,以学为乐。紧接的第二段话就指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无论做事,还是学习皆要务本——“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为政》),可见,《论语》把德育摆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功能相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则充分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对此,孔子主张“以德教民”,因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治主张“以德教民”,古代社会又提倡知识分子“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因此教育更是则主张“以德育人”。孔子“素以道德教育称著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发现并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根据杨伯峻先生对此句的解释:“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忠”和“信”都是德育,占了孔子所有教学内容的一半,孔子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文行”和“忠信”孰轻孰重?“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论语·子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躬行实践了“孝”“悌”“信”等品德之后,要是学生还行有余力,才主张他们学习文献知识。 二.以德评人

对学生进行评价,首要标准是“德”。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一个人只要是做到孝忠信,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这不是以德评人么?子夏以德评人,孔子更是这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德先于才,一个人要是能言善辩,但是没有仁德,就会常常被别人讨厌。最令孔子称心如意的学生是颜渊,因为颜渊德行最优秀的学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躬;言语:宰我,子贡……”(《论语·先进》)。子曰:“贤哉,回

搜索更多关于: 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赵伯壬 赖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3期 内容摘要:《论语》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论语》 德育为本 以德评人 《论语》记录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如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但德育现状却令人堪忧。深入学习研究《论语》德育思想,取其精华,定能对当下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 一.德育为本 《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诫我们要乐于学,以学为乐。紧接的第二段话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