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说明书 - 图文
胡一师、朱元甫、汪家海和谌家咀。
3、撤并型
指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规模或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在规划中引导向城镇或中心居民点撤并的自然湾。主要为罗家湾、柯家湾和程尧章。
用地规划图图
二、保护体系规划
(一)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保护框架规划制定目的是在概括提炼勤劳村落传统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整体保护村落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保护框架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
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要素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条件和气候,物候条件,构成自然要素的有:山、水、植物、气候、特产等。对于勤劳村来说,自然环境要
29
素的保护主要指对其周边山水环境中的自然特征的保护。
对周边山体应加强保护,增加山体绿化,绿化树种以长绿阔叶林为主,美化古村落周围的环境。不得对任意向自然水体内排放生活污水,不得任意改变水系的尺度,保持水系的清洁。
2、人工要素
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构筑物、街巷等。古村落人工环境要素是以各历史建筑点为核心,以庙下老街传统街巷为骨架,以地方传统徽派民居群为主要构成内容,以及各历史建筑点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
传统建筑本着保护的原则,重点考虑其内部功能设施的更新,使其能够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缓解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保护区内建筑年代、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建筑高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整治规划措施。传统建筑的修缮应维持原有的风貌,在修缮中尽量利用旧材料,使建筑物的本来面貌得以保存,修缮后的建筑在质感、色泽、和体型方面应该和原建筑一致。
3、人文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要素指人们生活风貌的环境体现,勤劳村人文环境要素包括千百年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
针对月塘民居、青莲世第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应加强其对外、对内的宣传力度,编制村名人故事集,使之家喻户晓,激发村民学习的热情。针对传统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民风民情等,要继承和发扬其精华,定期组织民间艺术讲座和培训,按时定期举行民俗活动,加强民风民情的认识、理解与发掘,
30
举办民俗民风特色展览,扩大其影响。
(二)保护总体框架
保护总体框架的结构包括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景观特色。
1、节点
节点是人们感觉和识别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参照物。在对勤劳村的规划中主要指重要的传统建筑、构筑物,包括楼阁、民居、街市、巷道、古井、古木、牌坊等的保护。
2、轴线
轴线是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道路、传统街巷及村落外围的建筑轮廓线,亦是人们体验历史文化名村的主要通道。
3、区域
区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地段或地区,人们在其中活动能得到与其它的地段或地区明显不同的感受。规划中应保护以传统建筑为主要构成的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并对村落不同区域的整治、开发和保护。
同时,古村落保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相结合,加强重点保护区内的传统建筑保护,对重点保护区内的与传统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对风貌协调区内和外围的建筑、环境采取一般保护和环境协调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三)保护体系
在古村落的保护规划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划定保护区域。对于重要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镇范围内需要重点控制的历史街区都
31
要划定明确的自身保护范围以及周围环境影响范围,以便对区内的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控制及管理措施。明确合理的保护区范围确定以及严格、完善的保护管理方法的制定,既可使城镇建设及保护部门分清轻重缓急,采取不同措施,重点投入资金,又可通过限制、奖惩、宣传等措施获得建筑使用者的协助与监督,共同将保护的工作落到实处。
本本次古村落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划为3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传统风貌协调区。
1、核心保护区 (1)保护范围
核心保护区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空间结构比较完整、传统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能够反映村落传统特色的地段。核心保护区为勤劳上李谱湾村内的月塘民居及其附属的15幢历史建筑群落,核心保护区的控制面积为0.99公顷。
(2)保护内容
① 为了保护文物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 ② 村落中传统街巷、道路的风貌带。
③ 村落中有特色、成规模的传统民居建筑组群。 (3)保护原则
对划入核心保护区的传统民居、构筑物等,要求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要素基本上不受破坏,严格控制各类建筑的拆迁、改建,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各类修建需在规划建设部门以及文管部门等有关部门严格审批下进行,各类建设活动以修复、整理以及内部功能的更新为主,保护区内的建筑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等都必须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