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道总结报告
三、总体情况介绍
我们组比赛团队是由四个性格差不多的同学一起组成,在比赛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各人智慧才智,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一起沉浮。我们小组在成绩上一直都是在进步的,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我们一直秉着“群雄逐鹿,永不言弃”的信念,每一个成员都没有放弃过努力。
第一年大家都对软件操作不是很熟悉,电脑也不是适应该软件,导致出现了重大失误,为后面的决策带来了一连串的祸害,比如,由于成员决策有误,我们一直想定位的是中端产品,结果出来我们的产品跟别的小组比起来居然落到低端了,后面我们一直想把价格调上去,但都没成功,只能在产品质量、产品想象、产品数量及广告费用等方面做努力,虽然前几期收效甚微,但后几期的收获确实不容置疑的!16年的排名为第二名,是我们最好的成绩。 经过几轮的摸索后,我们对商道软件渐渐熟悉了,操作起来逐渐顺手,名次有一定的回升,但这时整个市场竞争却日趋激烈起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后面好多小组都开始买工厂,扩大产能。我们小组抓住机遇,将珠江三角洲的工厂卖给了A 组,将现金持有量从负数转正,因此我们才有了现金周转,给我们带来了决策巨大的帮助。 尽管结果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深刻的教训。下面是我对这8轮比赛的自己的心得和思考。 四、实战模拟心得 1、企业战略高于一切 开始的第一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年我们要制定一个确保后期按此实施的切
实可行的企业战略。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这种商业模拟,即使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解了实战过程,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 不了解的情况很多,很多影响因素都未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一边试验一边经营的方式开始投入战斗。但是,有一项任务必须先完成,
就是战略定位。
页脚内容
从第11年开始,我们就制定好了长期战略,先尝试走中端路线。根据系统给的平均数,将价格定在30元左右,生产质量定在70左右,款式也定在了70左右,其他的项目也都与系统给的平均数相差不大。但是由于对软件、对手以及市场都不够了解,我们只能一边做一边摸索。结果出来的时候,把我们都给下了一大跳,我们分析了下其他小组的价格,结果发现我们的产品价格定位居然落到低端了。 第12年:第11年出现了很多失误,但由于大家都是生手,因此我们的名次在后面。我们对11年行业报告进行了研究之后,在新的一年,我们基本没有改变生产计划,但是我们看到了上一年财务上的错误,并作出了修正。同时,我们继续走中端路线,将价格往上调了点,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产品数量也都往上提了,但却没有开设了专卖店。在广告宣传力度上也没有多做努力。结果出来我们的排名仍然在后面。 第13年:总结上一年的结果,我们公司产品成本较大;贴牌市场的产品没有卖出去。因此,我们觉得第13年不再生产贴牌。考虑到之后的继续发展,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开设了一个小工厂,产能只有1000件。通过与其它公司的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产品质量虽然比较高,但是款式上都不如他们。所以,我们公司的产品就没有了竞争力。所以在这一年,我们把产品的款式提高到100多。除此之外,考虑到长三角的重要性,为了扩大它的竞争能力,我们对技改也做了一些投资。 第14年:是我们企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们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以及中西部都开设了不同数量的专卖店,产品售出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15年:这一年里,我们的决策与14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第16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做的最大也是作重要的一个决策就是将珠江三角洲的工厂给卖了,不仅将现金持有量由负给转正了,还给其他的决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债券评级也达到了AAA级,可以发行债券了。 第17年:我们的决策调整不是很大,最重要的也就是发行了2000股股票,赎回了一些债券。还签约了一个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
第18年:这是最后一年了,我们小组决定来一次大挑战。我们将往上提了很多,虽然比起其他小组来说还是低了点。因为在两期里,卖工厂的人很多,也因此许多的企业都缺货,而我们小组虽说货不多,但也没怎么缺货。因此排名出来,也排在
了前五。
页脚内容
五、企业财务融资决策分析
15年财务部(融资)决策
18年财务部(融资)决策 从上面两图可看出15年本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为负数,债券还有很多没被赎回,股票价格还处于32.17元,而到了18年本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已达5亿多,债券也差不多全赎回,股票价格也已经上涨到了118.74元一股,这说明本公司在这几年内一直处
于上升阶段。
页脚内容
六、关于生产产能方面
大家都知道,规模效应是一个企业在纷纭的商场制胜的有力武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规模扩张。在“商场如战场”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不仅
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智谋与计策的抗衡。
或许,产能扩充本身没有错,但我们在时机的选择和力度的掌握上却存在严重的失误。刚开始,由于对《商道》的整个比赛流程和具体内容并未真正熟悉与理解,在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时,主要是竞争因素分析。然而各大公司都是完全相同的企业实体,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完全相同,这注定该项模拟大赛竟是一场残酷的决斗。我们组虽说意识到这种情况,但是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在第11年,本打算先静观其变,看看整体的行业情况,于是,并未在四个地区扩充产能。结果看到大家都扩充了产能,我们也积极应对市场风云变化,开始针对各地区的差异,进行相关程度的扩充。我们组经过讨论,制定以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绝不能因缺货而导致亏损。但是,我们过分依赖自身的产能,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诸多问题的考虑。 第14年:工厂生产能力(千件),如图所示
页脚内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