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让创新步入小学数学课堂
桃子”。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学生因兴趣而学,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其次,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共鸣,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
针对学生知识的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中既要面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因材施教,对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课堂上设计不同教学场景,使各类学生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对书上已有的例题,可以抛开书上已给出的解答,让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在对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评价中,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尤其要激发学生课外自觉探索数学的精神。
很多数学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比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节水节电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考察学生对课外对社会了解的知识的多少,不再单纯地考察数学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几十分钟是不够的。第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巩固知识,还可以根据实际运用情况合理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为提高数学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倡导学生积极交流。学生的思维和素质存在着多样性,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一起体验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共享数学资源和数学之美。第三,鼓励学生向能者学习。华罗庚认为“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即应向能者学习,这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和数学智慧,还可以及时更正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偏颇或错误。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数学有效提问:本真课堂教学的深层追问》,《教学与管理》,2009.10
2.佟印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管理观察》,2009.13 3.张卫星:《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4.王新民、曾庆桂:《创新,新时代数学教育的主题——浅议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7.3
5.闫伟:《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新谈》,《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1 6.李松海:《试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现代企业教育》,
2006.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