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化习作教学之初探
生活化习作教学之初探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谈起作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但学生依然愁眉苦脸。近两年来,我以中年级习作教学作为切入点,就学生习作中“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肤浅的认识。
一、指导观察,鼓励积累,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说到底,写作就如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最好的厨师也难以做出美味佳肴,多数学生一上习作课,就“横眉冷对方格,俯首甘咬笔头”,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无话可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会感受生活,仅做生活的旁观者。我觉得解决“写什么”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农村,有一些老师说:“农村信息闭塞,学生见闻受到限制,缺少课外读物,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其实不然,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
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学生感到“没的内容可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把全班五十名学生分成十个学习小组,开展写循环日记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配上插图,并要点评前一天同学的日记,老师隔周抽查一次,并全班进行评比。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又通过点评别人的作品,积累更多的素材和方法,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写班级、写学校、写社会??。作文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真是小到自我,大到宇宙,尽入笔下。学生说到循环日记,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
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循环日记的需要,无论在那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渐渐的,学生养成了随时观察,认真写日记的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观察。 在观察中,我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发发牢骚就是有真情实感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为此,我在早读课后五分钟,开展了“我是新闻小主播”活动,全班轮流做“新闻小主播”,针对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出现的新闻热点进行交流评论,老师加以正确引导。这项活动即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书写结合,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将积累的素材加以分析、归类和提升。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不平等、不公平??这些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今人痛恨,应该唾骂,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作文在也不是干干巴巴的那几件老套的事,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观察
的视角更加多元,并且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翻看着一篇篇洋溢着童真童趣的习作,我感觉批阅作文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二、阅读教学渗透写法 ,润物细无声,以读促写,提高读写能力。 不可回避,同样写一件事,有的学生下笔千言,意犹未尽,有的学生却绞尽脑汁,无话可写。习作课上,“怎么写”的问题困扰着太多的学生。这就像不同的人对着相同的食材,厨师能煎炒烹炸,做出一道美味,而多数人只能是乱炖一气,有的勉强能食,有的却难以下咽,写作方法的重要可见一斑。
写作方法的指导并非一朝一夕仅靠一周两节的习作课就能传授的,必须融入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说:“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所以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点,渗透习作的方法的指导,引导生学提高读写能力。
1.根据教材特点找读写结合点。
新教材在编排上和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去掉了原有的读写例话,但并不意味着忽视习作表达方法的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只管阅读,忽视习作,读、写分家的做法。具体表现为阅读教学中关注内容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