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发展心理学试卷(北京市) 01-10年
2001年10月北京高教自考发展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 __的变化。
2.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整个儿童期的生物行为、社会行为、认知行为和_____ __成长变化。 3.时间取样策略的使用受行为发生频率的限制,而__ _____则不受行为发生频率的限制。 4.按照发展研究所考察的变量关系的性质,可以将发展研究分为__ _ _____和____ ___。 5.纵向研究是在一个_____ __对同一批被试进行的研究。 6.习惯化之后对新异刺激恢复和增加反应的现象叫“___ ____”。 7.斯金纳在____ ___一书中提出了强化说的主要观点。 8.语言包括声音的发出和对______ _两方面。
9.前运算阶段又分为两个亚阶段:__ _____阶段和____ ___阶段。 10.儿童数数表现出三个重要原则:____ ___、____ ___、序数原则。
11.影响恐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物因素、____ ___和知觉过程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个人人格由三个层次的成分构成,即本我、____ ___、超我。 13.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___ __过程。 1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情感变量和___ ____是行为的控制机制。 15._ ______常常被认为是儿童发展中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动因。
16.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它们是:____ ____、前运算阶段、_ 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 )是二因素论者。 A.高尔顿 B.华生 C.皮亚杰 D.斯腾
2.( )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3.德国理学家( )最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4.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指( )儿童。 A.4-7岁 B.6-7到11-12岁 C.2-5岁 D.12-18岁 5.( )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6.( )认为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 A.勒纳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华生
7.( )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不同的听者。 A.4岁 B.1岁 C.8岁 D.12岁
8.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9.(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 B.超我 C.道德伦理 D.本我
1
10.( )非常注重对错误进行分析,通过检查儿童的非正确答案以证实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使用了不成熟水平策略。 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派 C.结构-功能学派 D.信息加工理论
11.( )时婴儿已经具有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这使观察学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成为日趋有效的学习途径。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12.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 ),已达到惊人的成熟水平。 A.3岁 B.半岁 C.5岁 D.2岁末 13.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7岁 C.5岁 D.0到2岁
14.皮亚杰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 15.( )是典型的阶段论者。 A.皮亚杰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格尔曼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视觉偏好 2.运算 3.依恋 4.自我意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儿童特定恐惧的发展变化趋势。
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3.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4.父母改变儿童态度的几种主要方式?
六、论述题(10分)
塞尔曼(R.Selman)的角色获取能力发展的五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2
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发展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211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O分)
1.将儿童的心理比喻为“白板”,认为儿童心理是在后天经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哲学家是 D A.华生B.达尔文 C.卢梭D.洛克
2.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包括六个亚阶段,它们的发展顺序是 B.
A.练习反射时期一一级循环反应时期一二级循环反应时期一三级循环反应时期有目的的动作时期一心理表征时期 B.练习反射时期—二级循环反应时期_+二级循环反应时期一有目的的动作时期三级循环反应时期一心理表征时期 C.练习反射时期一二级循环反应时期_有目的的动作时期一二级循环反应时期三级循环反应时期一心理表征时期 D.练习反射时期一有目的的动作时期—二级循环反应时期一二级循环反应时期三级循环反应时期一心理表征时期 3.婴儿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渠道是C. A.视觉B.听觉 C.触觉 D.嗅觉
4.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所遇到挫折的手段的心理学家是C A.彪勒B.斯宾塞C.弗洛伊德D.帕特里克
5.儿童最先掌握的方位词是B
A.内外B.上下C.左右D.前后
6.柯尔伯格认为,童年期儿童大多数处于道德判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B A.服从与惩罚取向B.利己主义取向C.好孩子取向D.法律和秩序取向 7.正经历同一性危机,但尚未做出个人选择的青少年所处的同一性发展状态是 A.同一性延迟B.同一性弥散
C.同一性获得D.同一性封闭
8.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即将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普遍性统一起来,反映事物的矛盾运动,达到对事物全面、灵活、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属于C
A.辐合思维B.形式逻辑思维C.辨证逻辑思维D.演绎推理 9.衡量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C.
A.失同步B.髓鞘化C.节律同化D.去习惯化 10.1922年出版的《老年期》,内容包括老年的青春,老年观的历史等内容,其作者是A. A.霍尔B.推孟C.桑代克D.彪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设计有C E
A.跨文化研究B.收养研究C.纵向研究D.家谱研究E.序列研究 12.前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为AD
A.词的思维开始发展起来B.观察能力开始发展起来C.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起来D.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 E.性别意识开始发展起来
13.对新生儿具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有A.D
A.无条件食物反射B.无条件定向反射C.抓握反射D.无条件防御反射E.围抱反射 14.青少年期仓4造性思维发展速度及难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CDE A.辐合性B.逻辑性C.流畅性D.变通性E.独创性 15.通过“陌生情境”法,可将儿童的依恋类型划分为BCD
A.中间型B.矛盾型C.回避型D.安全型E.冷漠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卢梭将儿童看成是“ __高尚的野蛮人_____ ”,因为儿童具有很多先天的高尚观念和品性。 17.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 __遗传和生物因素______和儿童的内部心理结构。 18.艾里克森与 一样,都非常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19.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的危险因素为_感染药物_______、________、辐射和营养不良。
20.皮质 内抑制______的发展是儿童进行精细分辨、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21.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发现,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道德意由发展为________。
3
22.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___ 辩证_____ 思维为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3.客体永存
24.自我同一性
25.视崖实验
26.单词句
27.二元论阶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8.简述童年期记忆复述策略的发展特点。
29.简述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心理发展水平。
30.简要说嘎产前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31.简述维果斯基有关自我中心言语的看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分l
32.分析说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