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及防治对策
静压预应力管桩由于具备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噪音小,污染少;穿越图层能力强;现场施工方便;质量好控制;桩身耗材较低,单桩造价低的特点,使用较多,作者根据苏州工业园行政大厦以及南京外国语学校桩基的一些监理经验,对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异常情况进行一些认识如下:
1. 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原因分析: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的质量不好或是撞断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
(1) 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大发,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 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制定的沉桩流水
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余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远的桩,待承台内其他装打完并重新测定庄伟后再插桩施打;有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在做基坑的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装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程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 设置袋装砂井或是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内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同一截面内,应相互错开没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剪切破坏;同时应认真
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状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及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坏。
2.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等情况无法施工。 防治办法:
(1) 打桩浅应对场地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安排进行探桩施工;对浅层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无法操作施工时,可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再钻内插桩后沉桩,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2) 当桩已入土较深,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入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 选用的桩机能量太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及桩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3.斜桩 原因分析:
(1) 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
(2) 静压桩自重加配重总重量达, 桩机基础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 (3) 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4) 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
(5) 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
(6) 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
(7) 采用预钻孔方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又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
(8) 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9) 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防治方法:
(1) 静压桩桩机施工前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以及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2) 场地要平整坚硬,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由于桩机及配重达500吨以上,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