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2-2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2-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0:30:01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时间: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2013·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富度就越高。据题图可知,海拔1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富度低,海拔2 000~3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多,物种丰富度高,海拔4 000 m处的物种数目相对较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根据题意“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分析可知,低海拔地区如海拔1 000 m处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相对较高,而物种丰富度低,此研究结果很显然和“生产力假说”是矛盾的。 答案 A

2.(2013·南京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解析 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 D

3.(2013·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以后 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解析 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由弱-强-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之前;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 答案 B

4.(2013·合肥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 分层现象

关 构的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 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答案 B

5.(2013·孝感统考)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越复

(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所述属于初生演替,B、C、D项所述都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A

6.(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 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

垂直

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 答案 C

7.(2013·湖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解析 若将该取样器水平放臵,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 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若将该取样器垂直放臵,则可以

调查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放臵,调查的小动物都是常见的类群;通过此方法虽能调查出该池塘中小动物的不同类群,但无法获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当然也就不知其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 C

8.(2013·东城区检测)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种丰富统计小查的目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时间: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2013·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富度就越高。据题图可知,海拔1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富度低,海拔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