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0713田家炳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 图文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目 录
引 言 ……………………………………………………………………… 2
1.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3 2.指导思想…………………………………………………………… 3 3.组织机构…………………………………………………………… 3 4.背景基础…………………………………………………………… 4 5.课程涵义…………………………………………………………… 5 6.建设目标…………………………………………………………… 5 7.建设原则…………………………………………………………… 6 8.建设内容…………………………………………………………… 7 9.建设举措…………………………………………………………… 12 10.建设进度……………………………………………………………13 11.评估机制……………………………………………………………13 12.基地使用……………………………………………………………14
结 语 ………………………………………………………… 15
- 1 -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引 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基础教育发生了全面变化,但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建设基础教育课程基地是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有效学习、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强化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全面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抓手。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意义重大。
省、市课程基地建设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扩大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和辐射面,带动学校的改革创新和主动发展,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此次课程基地建设的良好契机,我们将在已经取得的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深入推进。
我们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供必要条件。课程基地建设给我们提出了六大任务: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和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 2 -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能力发展为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青果巷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程的教育内涵,转变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教与学的品质,带动常州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一)专家团队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大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丁翌平(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徐则臣(《人民文学》编辑,上海作协专业作家) 黄敖兴(江苏省特级教师) 岳亚军(江苏省特级教师)
张 春(常州市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 (二)合作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指导课程建设与课堂实施、共创成长路项目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 上海师范大学(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指导)
江南大学(田家炳基金会语文骨干教师区域合作研修) (三)课程基地
主 任:杨尧中(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校长) 副 主 任:陈 英(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副校长)
周 炜(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副校长)
工作统筹:孔 建(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教导处主任) 网络支持:徐 芳(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项目组长:曹介梁(常州市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市语文兼职教研员) 组 员:曹介梁 孔 建 谈海鹰 丁远红 贾品仙
王晓娴 莫谢斐 杨黎明 荆 波 张晓峰
- 3 -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四)帮扶学校
陈小平(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校长) 于佳会(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杨 光(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语文备课组长) 三、背景基础
(一)项目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此时,江苏省、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初中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历史悠久的青果巷,巷内建筑、名人、民俗等这些文化资源,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年办学历史,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教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