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4级药物分析实验讲义(2015.7)
3. 滴定管在装满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特别是在非水溶液滴定时),造成读数误差。
实验六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检查和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UV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操作与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溶出度的计算以及结果判定。 3.熟悉片剂的质量分析方法及含量表示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溶出度测定仪、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分析天平、研钵、玻璃漏斗
2.试药:对乙酰氨基酚片、稀盐酸、0.04%氢氧化钠溶液、0.4%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内容 (一)溶出度检查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 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 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每1 ml中含5~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
1%光度,按C8H9NO2 的吸收系数(E1cm)为 715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
规定。
(二)含量测定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置25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与水50ml,振摇15分钟,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
1%见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8H9NO2 的吸收系数(E1cm)为715 计算,
即得。
注: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 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
实验七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注意点、含量计算。 2.熟悉永停滴定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自动永停滴定仪、酸式滴定管、量筒、电磁搅拌器、移液管
2.试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盐酸溶液(1→2)、溴化钾、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 三、实验内容
5
精密量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0.1g),加水40ml与盐酸溶液(1→2)15ml,置电磁搅拌器上,搅拌使溶解,再加入溴化钾2g,插入铂-铂电极后,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继续缓缓滴定,至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滴定液体积。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3.64mg的C13H21N2O2?HCl。
四、注意事项
重氮化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亚硝酸钠滴定液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也不够稳定,因此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主要条件:
1.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重氮化反应速率。
2.加入过量盐酸加速反应,加入盐酸的量一般为:药物与酸的摩尔比约为1:2.5~6.0。 3.温度在10~30℃下滴定。 4.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
5.重氮化反应速度较慢,尤其近终点时,每次滴加的滴定液体积应适当小一些,且要充分搅拌,一般地,滴入1滴应搅拌1-5分钟。
6.电极的清洁状态是滴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污染的电极在滴定时指示迟钝,终点时电流变化小,此时应重新处理电极。处理方法:将电极插入铬酸洗液浸泡数分钟,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实验八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酸性染料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含量计算。 2.熟悉酸性染料比色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分液漏斗。
2.试药: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硫酸阿托品对照品、三氯甲烷、溴甲酚绿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内容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2.5mg),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ml,分别置预先精密加入三氯甲烷10ml的分液漏斗中,各加溴甲酚绿溶液〔取溴甲酚绿50mg与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g,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6.0ml 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必要时滤过〕2.0ml,振摇提取2 分钟后,静置使分层,分取澄清的三氯甲烷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2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并将结果与1.027 相乘,即得。
四、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须事先干燥,涂好凡士林。
6
2.分取氯仿层时,注意勿带入水珠。
注:本品含硫酸阿托品(C17H23NO3·H2SO4·H2O)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
实验九 维生素AD胶丸中VA的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含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含量计算。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 2.试药:维生素AD胶丸、环己烷 三、实验内容
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环己烷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9~15单位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其吸收峰的波长,并在下列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各吸
1%光度与波长328nm处吸光度的比值和波长328nm处的E1cm值。
波长/nm 300 316 328 340 360
可用下式计算含量:
1%每1g供试品中含有的维生素A的单位=E1cm(328nm)×1900
吸光度比值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如果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且所测得各波长吸光度比值不超过上表中规定的±0.02,
如果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但所测得的各波长吸光度比值超过表中规定值的±0.02,应按下式求出校正后的吸光度,然后再计算含量。
A328 (校正)=3.52(2A328-A316-A340)
如果在328nm处的校正吸光度与未校正吸光度相差不超过±3.0%,则不用校正吸光度,仍以未经校正的吸光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光度与未校正吸光度相差在-15%至-3%之间,则以校正吸光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光度超过未校正吸光度的-15%或-3%,或者吸收峰波长不在326~329nm之间,则供试品须按第二法测定。
注:本品每1g中含维生素A应为标示量的90%~120%。
实验十 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要求
7
掌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片含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含量计算。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研钵、滤纸。 2.试药:维生素B1片、盐酸溶液(9→1000) 三、实验内容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B1 25mg),置100ml 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 约70ml,振摇15分钟使维生素B1溶解,加盐酸溶液(9→1000) 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 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46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
1áC12H17ClN4OS·HCl的吸收系数(cm)为421计算,即得。
实验十一 维生素C片的含量测定(碘量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实验原理、操作及结果计算。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酸式滴定管、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研钵、滤纸。 2.试药:维生素C片、稀醋酸、碘滴定液(0.05mol/L) 三、实验内容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100ml 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碘 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C6。
实验十二 黄体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HPLC法-内标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油溶性注射液的预处理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注意点。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移液管、容量瓶、高效液相色谱仪。 2.试药:黄体酮注射液、乙醚、甲醇。 三、实验内容
用内容量移液管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黄体酮50mg),置50ml量瓶中,用乙醚分数次洗涤移液管内壁,洗液并入量瓶中,加乙醚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具塞离心管中,在温水浴内使乙醚挥散;用甲醇振摇提取4次(第1~3 次各5ml,第4次3ml),每次振摇10分钟后离心15分钟,并用滴管将甲醇液移置25ml量瓶中,合并提取液,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黄体酮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取5~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