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5
需求分析
1.4 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与数据中心交互的单位机构 各业务部门 各业务系统单位 通过接口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或使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之间可直接交换数据。 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业务系统建设和改造,实现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对接。 与数据中心交互的人员 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员 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 业务部门数据管理员
负责数据中心系统管理、监控、系统维护 负责数据的整理、比对、数据一致性的保证,并且与区县级数据中心、省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协同工作,执行数据标准。 一般与同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员协同工作 1.5 数据需求 1.5.1 数据资源现状
1.5.1.1 法人数据库现状
工商局的企业登记信息,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市质监局有效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地税的税务登记信息;参加市级社会保险的单位信息。数据覆盖范围如图:
6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参保单位工商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
不同业务部门的法人单位数据之间的关系说明如下: ——工商登记涵盖本地经济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
——组织机构代码涵盖本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等,但目前未能全面覆盖所有业务部门管理的单位对象;
——税务登记信息涵盖在本地纳税的机构(个人)信息。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唯一标识一个法人主体。 1.5.1.2 自然人数据库现状
市公安局的常住人口信息和暂住人口数据,市劳动局参保人员个人数据;区域人口信息。数据之间关系如图:
暂住人口数据 参保人信息 区域人口数据 常住人口数据 7
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口数据之间的关系说明如下:
? 社保参保人员包括公安的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但有部分暂住人口尚未
进入公安局的暂住人口数据库管理;
? 区级数据除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外,其中有部分暂住人口尚未进入
公安局的暂住人口数据库管理。
1.5.1.3 现状分析
由于自然人和法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完全准确的基准数据库,致使业务部门在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职能管理的时候对管理对象主体口径不一致。随着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职能部门业务协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建立一个自然人和法人的基准数据库,协调统一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保证管理对象主体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不断扩充属性,最终形成社会保障对象的档案。 1.5.1.4 共享数据供需关系
共享数据是各个业务部门都要使用的、基础的数据,主要包括个人(自然人)基本信息、单位(法人)基本信息和公共信息三大类。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