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章第3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产物的量与电量关系的计算等。 2.方法技巧
(1)根据电子守恒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中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出比例式计算。 (3)根据关系式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关系建立起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构建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如以通过4 mol e为桥梁可构建如下关系式: 4-
4e~2Cl2(Br2、I2)~O2~2H2~2Cu~4Ag~M
n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式中M为金属,n为其离子的化合价数值)
该关系式具有总揽电化学计算的作用和价值,熟记电极反应式,灵活运用关系式便能快速解答常见的电化学计算问题。
提示 在电化学计算中,还常利用Q=I·t和Q=n(e)×NA×1.60×10中通过的电量。
-
-19
-
C来计算电路
题组一 根据电子守恒,突破电化学的基本计算
1.两个惰性电极插入500 mL 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 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H2放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电极上析出 银的质量最大为 A.27 mg 答案 B
解析 首先结合离子放电顺序,弄清楚两极的反应:阳极4OH-4e===O2↑+2H2O;阴极Ag+e===Ag,电解的总反应式为4AgNO3+2H2O=====4Ag+O2↑+4HNO3。由电解的总反应式可知,电解过程中生成的n(Ag)=n(HNO3)=n(H)=(103 mol·L1-
+
-
-
+
-
-
-
( )
B.54 mg C.106 mg D.216 mg
电解
106 mol·L1)×0.5 L≈5×104 mol,m(Ag)=5×104 mol×108 g·mol1=0.054 g=54 mg。
-
-
-
-
-
题组二 根据电子守恒,突破电解池的“串联”计算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下列问题。
13
(1)电源中X电极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
(2)pH变化: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KCl足量且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答案 (1)负 (2)增大 减小 不变 (3)0.025 mol·L
-1
(4)13
+
解析 (1)三个装臵是串联的电解池。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变为Ag,所以质量增加的铜电极是阴极,则银电极是阳极,Y是正极,X是负极。 (2)电解KCl溶液生成KOH,溶液pH增大;电解CuSO4溶液生成H2SO4,溶液pH减小;电解AgNO3溶液,银为阳极,不断溶解,Ag浓度基本不变,pH不变。 (3)通电5 min时,C中析出0.02 mol Ag,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B中共收集0.01 mol气体,若该气体全为氧气,则电路中需通过0.04 mol电子,电子转移不守恒。因此,B中电解分为两个阶段,先电解CuSO4溶液,生成O2,后电解水,生成O2和H2,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和H2的混合物。设电解CuSO4溶液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x,电解H2O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y,则4x+4y=0.02 mol(电子转移守恒),x+3y=0.01 mol(气体体积之和),解得x=y=0.002 5 mol,所以n(CuSO4)=2×0.002 5 mol=0.005 mol,c(CuSO4)=0.005 mol÷0.2 L=0.025 mol·L1。(4)通电5 min时,A中放出0.01 mol
-
+
H2,溶液中生成0.02 mol KOH,c(OH)=0.02 mol÷0.2 L=0.1 mol·L1,pH=13。
-
-
无明显“外接电源”的电解池的“串联”问题,主要是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题组三 根据电子守恒,突破电解的分阶段计算
3.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
-
-
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 mol·L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 mol·L1
+
-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14
答案 A
解析 石墨作电极电解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阳极反应式为4OH-4e
+
-
+
-
-
-
===2H2O+O2↑,阴极先后发生两个反应:Cu2+2e===Cu,2H+2e===H2↑。从收集到O2为2.24 L这个事实可推知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 mol 电子,而在生成2.24 L H2的过程中转移0.2 mol电子,所以Cu2共得到0.4 mol-0.2 mol=0.2 mol电子,电解
+
前Cu2的物质的量和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都为 0.1 mol。电解前后分别有以下守
+
恒关系:c(K)+2c(Cu2)=c(NO3),c(K)+c(H)=c(NO3),不难算出:电解前c(K)
+
+
-
+
+
-
+
=0.2 mol·L1,电解后c(H)=0.4 mol·L1。
-
+
-
4.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
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
A.阳极先析出O2,后析出Cl2,阴极先产生Cu,后析出H2 B.AB段阳极只产生Cl2,阴极只产生Cu C.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D.CD段相当于电解水 答案 AC
解析 由于两种溶液的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即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设CuSO4和NaCl的物质的量各1 mol,电解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阳极:1 mol氯离子失1 mol电子,阴极:0.5 mol铜离子得1 mol电子,因为铜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随着电解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将增大。[第二阶段]阳极:1 mol氢氧根离子失1 mol电子(来源于水的电离),阴极:0.5 mol铜离子再得1 mol 电子,因为氢氧根离子消耗,使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迅速减小。[第三阶段]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它们都来源于水的电离,实质是电解水,导致溶液的体积减小,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继续减小。
考点四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2.金属腐蚀的类型
(1)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15
+
类型 条件 现象 本质 联系 化学腐蚀 金属跟非金属单质直接接触 无电流产生 金属被氧化 电化学腐蚀 不纯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 有微弱电流产生 较活泼金属被氧化 两者往往同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更普遍 (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进行分析: 类型 条件 电 极 反 应 总反应式 联系 3.金属的防护 (1)电化学防护
①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电池原理 a.负极:比被保护金属活泼的金属; b.正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 ②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原理 a.阴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 b.阳极:惰性金属。
(2)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不锈钢等。
(3)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 深度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所有金属纯度越大,越不易被腐蚀
+
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 (pH≤4.3) -吸氧腐蚀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Fe-2e===Fe2 +负极 正极 2H+2e===H2↑ +-O2+2H2O+4e===4OH --Fe+2H===Fe2+H2↑ ++2Fe+O2+2H2O===2Fe(OH)2 吸氧腐蚀更普遍
( ) ( ) ( ) ( ) ( )
(2)纯银器表面变黑和钢铁表面生锈腐蚀原理一样 (3)干燥环境下金属不被腐蚀
(4)Al、Fe、Cu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均生成氧化物 (5)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3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