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的重心在哪里家长、老师别抓错了

教育的重心在哪里家长、老师别抓错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6 19:47:36

教育的重心在哪里?家长老师别抓偏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纵是心肠再狠毒的人,也希望自己儿女长大有出息,做人上人,干既轻快挣钱又多的美差,智勇双全,一表人材,能说会道,总之是好上加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想培养子女成材的人有吗?今天奇速英语在网上整理了一篇关心孩子教育重心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一般人的眼里,对老师都怀有一颗崇敬的心,老师是社会行为的楷模,做事讲规则,说话讲原则,干嘛都是循规蹈矩的,视乎人生的幽默与侠气,与我们老师的品行,只能隔山相望。为了维护人们对老师的公众形象,老师不敢穿太时尚的服装,老师不敢高声讲话,老师不敢讲自己的心里话,老师的内心不敢充分展示,老师的心中有他不可宣泄的苦,这种苦会浸泡二三十年,久而久之,老师的严谨与呆气一并尚存,作为一个老师,要奉献这种态度,这也是一种不易。 我也常听到学生家长夸赞老师:“你们当老师的,会教育孩子,老师的孩子个个都有出息。”其实,我想:\老师也是普通的人,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没有灵丹妙药,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功。\但我相信家长的言传身教的功效,还是不可否定的,家长做事的负责态度,孩子能感受到的,家长爱看书,孩子也会跟着家长学,家长不要怕孩子吃亏,首先家长要有付出的精神。

经常有人对我说;“你的孩子读博士了,你肯定教育有方。”我不是教育家,我也不会许多的教育经典积累,我只是告述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尽力做事,不留遗憾”。她上初中后,在作文中写到,我女儿的老师对她说:“明天是三八节,叫你妈带你出去玩,”孩子回家就抱着我的腿,闹着明天要出去玩,我当时,就一口回绝,“不可能,明天我要跟同学辅导数学奥林匹克。等同学比赛结束,假期中我再带你出去玩,好吗?”她伤心的躲起来哭了好一阵子。记录了这一情节,并且,对我的工作态度,使他终身难忘。我庆幸,我的孩子在我的身上吸取了有意的养分,她把好好学习,当成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其影响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总之,教育是一种负责的行为榜样,教育是心灵的净化。家长懂得尊重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事为人的好榜样,不需要豪言壮语。家长只需要你懂孩子的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种上一颗善良的种子,使孩子的人生绽放出人性的光芒。

1 / 6

1.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

2 / 6

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2、习惯>神童

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6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三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四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 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 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3.空间>爱心

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

3 / 6

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多么多么竞争,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了。”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4、品德>分数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人是活在意义中的动物,所谓意义就是价值,价值是如何诞生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有欣赏价值的或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凝聚着劳动。只要劳动中我们才学会真正的感恩和责任,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

从心理学上说,马克思的话一样是天才的论断,劳动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联系,被剥夺劳动的人失去的不将是价值而将失去人格,成为心理健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剥夺劳动也就是阻止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同样造成心理健康低下或扭曲。

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被母亲逼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

4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育的重心在哪里?家长老师别抓偏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纵是心肠再狠毒的人,也希望自己儿女长大有出息,做人上人,干既轻快挣钱又多的美差,智勇双全,一表人材,能说会道,总之是好上加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想培养子女成材的人有吗?今天奇速英语在网上整理了一篇关心孩子教育重心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一般人的眼里,对老师都怀有一颗崇敬的心,老师是社会行为的楷模,做事讲规则,说话讲原则,干嘛都是循规蹈矩的,视乎人生的幽默与侠气,与我们老师的品行,只能隔山相望。为了维护人们对老师的公众形象,老师不敢穿太时尚的服装,老师不敢高声讲话,老师不敢讲自己的心里话,老师的内心不敢充分展示,老师的心中有他不可宣泄的苦,这种苦会浸泡二三十年,久而久之,老师的严谨与呆气一并尚存,作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