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剖析
身在公众视线监督之外,就放松要求,失范失态,自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这样的干部哪怕“ 网络”世界不出意外,现实世界也同样会出意外。
也有人以此为例,说微博用不好,就可能会产生负效应。殊不知倡导领导干部学习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搭建与群众互动的平台,方便了解群众的问题,向群众问计寻策。无须讳言,以上几位基层官员,都还算肯学习的,也掌握了一定的电脑和网络技能,只可惜好钢未能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个人低级趣味的事情上,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底线。
事实证明,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先进的技术不一定都能伴生先进的文化。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的素质。我们将新媒体运用服务社会时,它的方便快捷令我们赞叹!当我们运用其谋个人的私情私欲时,它也能逞一时之快。但也常带来道德堕落的危机与灾难。 “微博意外”事件只是暴露出了少部分官员的窘态,却再一次警醒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加强官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培育良操美德。任何时候都要坚守执政为民的道德操守,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牢记公仆形象,时刻自重自警、谨言慎行,切莫“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
2011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京佳教育
【背景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地步。 【热点指导】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方面。从这个点出发,论述社会各方需要做出的努力,展开分析。 【思路点拨】
多部门展开行动 密织监管网
在全面部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亦已从不同重点展开专项行动。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建信用档案
在“硬”措施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监管之外,官方亦着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 同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此外,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同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
2011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教育不公平问题
京佳教育
【背景链接】
8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当天,该校公布的一个统计数据引起媒体的注意——从2002年至2010年,该校本科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而今年,这一比例首次跌破30%,只有28.26%。
就在此前不久,一名有15年教龄的中学老师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学校里的尖子生大多家庭条件好,直呼:“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网帖引起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新一轮讨论——在寒门子弟上学已不成问题的今天,为何考入高等学府的农村孩子反而越来越少? 这一问题在近日由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中也有过讨论。该书将“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列为群众关心的8大热点问题之一,提出当下推动教育公平工作的重点,已由“有学上”演变为“上好学”,要解决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2011年6月中旬起,北京陆续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1.4万名学生。8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称,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学生分流方案。就打工子弟学校关停后学生安置问题,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保证不让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 【热点指导】
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
不均等。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看,“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仍时不时地要遭到“无学可上”的惊吓。 【思路点拨】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陈述这些问题的措施的时候,要一一对应,中心明确,措施可行。
缓解“择校热”: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硬件建设标准化、师资双向流动、规范升学入学、优质资源共享、破解家长“心结”。
惠及“民工娃”:贯彻“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破解“入园难”:必须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还要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加大投入。
资助寒门学子: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应实现应助尽助,标准动态调整。
2011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如何化解社会焦虑
京佳教育
【背景链接】
近来,人们常常感到当下的社会似乎弥漫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从不久前“达芬奇”假家具的闹剧到小商贩往“萨其马”糕点中加入有毒硼砂;从地铁滚梯事故初现到高铁事故频发,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为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失的负面报道大伤脑筋…… 【热点指导】
背景中提到了发展中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问题,更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公众问题,焦虑的存在是有因可循的,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的。
【思路点拨】
当前社会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焦急躁动的情绪,人们普遍感到似乎正面临着众多无法预知的风险。其实,存在这种焦虑心理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当前中国处于社会急速转型、变革期,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携带了各种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的急速转型,必然带来整体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各层面都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危机,因此,人们对未来、对人生产生了不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是每个经历过变革的国家都会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过于追求GDP、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发展方式,导致人们对现阶段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感到尤为不满。
从各种矛盾和问题来看,当前社会焦虑情绪主要源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如果不正视这种现象,持续不断的社会焦虑必然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引发各种更多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最终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各级党和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化解社会焦虑,使人们对现实和未来坚定信心,充满希望。 首先,各级党和政府必须正确面对现阶段出现的社会矛盾,不畏难、不退缩。 其次,切实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然后,要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完善住房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关乎民生幸福的社会制度,调整利益结构,逐渐改善民生,使人们“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最后,要实现各项政策、制度、措施等的公开、公平、公正,使人们更加感受到正义的理念在社会各层面都能得到体现。
总之,对待社会焦虑情绪,必须认真查找原因,从思想、制度、执行等各层面重视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相信,最终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们心中存在的不安定心理一定会得到缓解,社会的和谐局面也一定能够实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