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阿弓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doc
【考点】电解水实验;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A装置加热水,可观察到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B装置电解水,可观察到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2:1;
根据两个实验现象,分析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得出实验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B装置为电解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
A装置对水加热,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B装置电解水,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改变; 故答案为:2H2O
2H2↑+O2↑;1:8;A中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
的间隔;B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可计算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18.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1)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2)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3)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HCO3或CO32 (写离子符号).
﹣
﹣
(4)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 (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
③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如图装置中的 AD或AE (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 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E装置内装满水
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量筒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b (填“a”或“b”)进入E中.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碳酸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查阅资料”部分我们知道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的火焰,根据题给信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碳酸盐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其中含有碳酸根离子;选择气体的收集和制取的方法的要根据实验原理具体的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对于图中的E装置,在用它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要从长管进去,短管出来;若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要从短管进去,长管出来.
【解答】解:(3)实验探究:②如果某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在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本题答案为:HCO3或CO32
﹣
﹣
(4)小结与思考:
①根据题目中的查阅资料和实验我们可以判断出:在发酵粉中含有钠元素和碳酸氢根离子,故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故本题答案为:NaHCO3.
③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够溶于水,所以我们常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二氧化碳,故本题的答案为:AD或AE
④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这里让我们选A装置,我们选择的药品就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进行分解;用E装置来收集并量取气体的体积,我们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量氧气的体积,再用排水法来收集气体时,气体应该从b进入,这样利于水的排出.故答案为:2H2O2
2H2O+O2↑; 量筒; b.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这类题目中的“查阅资料”部分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阅读题给的条件或是查阅资料部分.
19.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外泄.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131原子的原子核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3 {2}我国在一些极少数地区也检测到极少量的碘﹣131,这说明微粒是 不断运动的 {3}碘片中的“碘”指的是 元素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导致 甲状腺肿大 .
{4}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释放出的高温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氢气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应 .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元素的概念;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核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利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来解答;
(2)根据在一些极少数地区也检测到极少量的碘﹣131,则说明微粒可以运动到偏远的地方,利用微粒的性质来解答;
2H2O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化合反
(3)根据碘片中碘的存在形态来分析,并利用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来分析; (4)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利用物质的种类和多少来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因该原子的原子核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质子数为53,且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53,故答案为:53;
(2)由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检测到碘﹣131,则说明该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从一个地方能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故答案为:不断运动的;
(3)因碘片中的碘是以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则碘是指碘元素,由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可知人体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元素;甲状腺肿大; (4)因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则反应为2H2+O2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2H2+O2
2H2O,该反应是两种2H2O;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学会利用信息中的关键性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题(本小题包括2小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0.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ABCD (填仪器下方的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F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O2 (填一种).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棉花团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用如图2所
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