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二建建筑实务必背考点整理

2017二建建筑实务必背考点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16:46

⑥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⑦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②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7.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2012单)

(1)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2)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3)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8.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 ②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③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④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⑤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记忆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其他不得少于14d。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②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③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④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3)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37

(4)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①留置变形缝;②后浇带施工;③跳仓法施工(跳仓施工间隔的时间不宜小于7d)。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7)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一)砌筑砂浆(2014单;2012单) 1.砂浆原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水泥砂浆宜采用砌筑水泥,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 (2)砂:宜用过筛中砂,砂中不得含有有害杂物。

(3)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熟化为石灰膏,其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 2.砂浆配合比

(1)砌筑砂浆配合比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稠度、分层度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2)砌筑砂浆的稠度通常为30~90mm;在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或在于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稠度值较小的砂浆。 (3)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确保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4)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3.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2) 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120s;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s。

(3)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38

4.砂浆强度

(1)由边长为7.07cm的正方体试件,经过28d标准养护,测得一组三块试件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

(2)每检验一批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验一次。

(二)砖砌体工程(2015案;2012单)

(1)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序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 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② 其他非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40%~50%。

(2)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3)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灰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4)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5)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

(6)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①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②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③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④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⑤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⑥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⑦轻质墙体;

⑧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7)脚手眼补砌时,应清除脚手眼内掉落的砂浆、灰尖;脚手眼处砖及填塞用砖应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8)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39

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9)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120mm墙厚放置1Ф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Ф6拉结钢筋); ②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③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④末端应有90°弯钩。

(10)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2Ф6拉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

(11)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12)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2015案)

(1)施工采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小砌块墙体宜逐块坐(铺)浆砌筑。 (2)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3)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

(4)在散热器、厨房和卫生间等设置的卡具安装处砌筑的小砌块,宜在施工前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将其孔洞灌实。

(5)小砌块墙体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

(6)砌筑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 (四)填充墙砌体工程(2014案;2011单)

(1)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3)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

(4)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使用于下列部位:

40

搜索更多关于: 2017二建建筑实务必背考点整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⑥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⑦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②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7.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2012单) (1)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2)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3)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8.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