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
安康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宇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 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 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 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恭行天罚”“天命殛之”“子畏上帝”“天命诛之”这里都体现出借用上天意愿来加强统治的思想。体现出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借助神权思想加强统治,不是迷信活动盛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等级的信息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2. 元代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此竹枝曲反映了 A. 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 B. 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 C. 元代发明了灌溉工具 D. 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缫丝”体现出织布的信息,“踏水车”属于农业生产形式,材料体现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生产模式,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不是生活艰难,故B项错误;材料中“水车”是翻车,三国时期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家赋税沉重的信息,故D项错误。 3. 唐代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明显高于北方,反映在科举上就是南北中试者人数相差悬殊。为此统治者实行“分地而取”的原则,在科举制中实行“南北卷”。这一做法 A. 是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度的延续 B. 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C. 是科举制客观公正性的生动体现 D. 是专制弊端在人才选拔上的表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地而取”的办法有助于不同地区的水平差异在考试中得以平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科举制是按照才能选举,九品中正制度是按照门第录取,故A项错误;材料“分地录取”并不能说明科举制是真正的客观公正,故C项错误;材料中这一措施属于积极的效果,并不是专制弊端在人才选拔上的表现,故D项错误。 4. 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告以知。”此组织管理模式 A. 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B. 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C. 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D. 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意思是把事情告诉他,把功劳给他看,把能力摆出来,共同提高。这里显然说明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做法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是手工业技术创新,不是手工业销售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技术传承问题,不是生产责任的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出现于官营手工业中,故D项错误。 5.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帐”;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 A. 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煤矿的近代企业属性 D. 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股合伙”“窑户”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受雇佣的“窑夫””表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是股份制,但并不是生产社会化趋势,故A项错误;近代化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机器大工业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的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资本主义萌芽最大特点是雇佣关系,材料中“受雇佣”是解题的关键。 6.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对华商品的过度倾销 B. 清政府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太少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 西方商品质量不符合中国需要 【答案】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