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产60万方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报告资料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动建筑产品生产工业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九八八年国家建设部在《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中,要求省会城市“八五”期间推广商品混凝土。一九九四年国家建设部又把商品混凝土列为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的重点项目。一九九五年全国建筑业工作会议所发的《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要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商品混凝土已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产量的60%以上,国外实践证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成本5%左右。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的有北京、大连、天津、武汉、常州等城市,据最新资料统计,上述城市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该市混凝土总量的36%以上,上海、大连已占60—65%,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 市场预测
1、 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美国于1913年开始建厂投产,30年代末,遍布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了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雏形,二次大战后,商品混凝土又重新发展。而美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1950年美国商品混凝土已达3800万立方,占全部混凝土产量的
35%,1963年—1973年又由1.2亿立方增到1.74亿立方,1987年增到2.3亿立方,至2000年预测产量为3.04亿立方。日本的商品混凝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日本于1953年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全国只有9个搅拌站,到1978年已达4811个,其中53%的厂家质量达到日本工业标准。日本的产量水平1956年为200万立方,1960年达590万立方,占当年水泥总产量的9.6%,1973年增长到1.5亿立方,在20年时间里,日本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增长了75倍,占混凝土总量的78%,人均消费量达1.06立方。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商品混凝土产量几乎占全部混凝土产量60%以上。其中美国为84%、瑞典83%、日本78%、澳大利亚68%、荷兰58%、全世界大约有15000个商品混凝土公司,3万个工厂,从业人员达40万人。
2、 国内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情况
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始于地铁建设初期,70年代北京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现浇混凝土,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工地紧迫等原因,开展施工相当困难,承担施工的企业多在距施工现场较近处,设立混凝土集中搅拌设施,采用解放牌翻斗车运输混凝土,解决了施工的急需,系预拌混凝土的萌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京开始引进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德国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和日本的运输搅拌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车,相继建成一批混凝土搅拌站。80年代后期已有16个站投入运营,这些站的能力多在5—15万立方之间。“七五”期间的五年混凝土产量总和为531万立方。进入90年代,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增长较
快,截止1994年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已发展到29个,年设计能力近500万立方,确保了全市重点工程的需要。1995年统计,北京商品混凝土站已发展到35个,总设计能力为600万立方,占全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59%。
上海市商品混凝土开始于1977年,随着高层建筑、港口、隧道、立交大桥、地铁等一系列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出现,原有分散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技术与工期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的商品混凝土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
早在1976年,上海市建工局土建公司筹建了供应本公司需用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采用翻斗运输车,这是上海商品混凝土发展的雏形阶段。随着宝钢的建设需求,加速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到1986年,上海已有22个混凝土搅拌站,总设计能力260万立方,拥有搅拌车192辆,混凝土泵车46台,在92年不足30家工厂,1993年到1994年两年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出现了成倍增长势态。据统计94年已达120家,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万立方,实际供应520万立方,全市拥有混凝土搅拌车500辆,混凝土泵车100台。 三、 本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直沿用的现场搅拌有如下缺点:
1、砂、石堆放,混凝土搅拌占用了场地及道路,有的还占用了主要街道的人行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2、 大量砂、石、水泥用小四轮拖拉机运输既阻塞交通又对城市
环境造成了污染,不利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3、 混凝土搅拌机在施工中产生强噪声和机械振动,告别夜间施工,噪声振动危害更大,居民反响强烈。
4、 场搅拌多为手动操作机器,混凝土浪费大,配比控制不准,匀质性差,强度不稳定,特别是农建队工地不计量现象更为严重,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生产出高标号的混凝土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
5、 场搅拌混凝土无法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等,从而使原材料的消耗浪费严重。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几十座大城市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如下:
1、 减少砂、石、水泥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净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文明建设,节约占用城市土地。
2、 商品混凝土是采用集中搅拌,具有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特点,是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建筑业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3、 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具有完善、合理的生产工艺,称量准确,控制可靠及采用生产监视系统,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简化现场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及组织工作,提高了工程质量。
4、 可以使用散装水泥及粉煤灰等掺合料,一般可节约水泥15—20%,节约砂石6%,节约木材,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现场用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