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套K12】四川省某知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教育配套资料K12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10月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4.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汨罗江端午文化产业项目力求通过科学开发与文旅互动有机结合,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旅互动以及活态传承之路,建设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融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文化产业发展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风度,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 )
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17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红色记忆电影馆播放了电影《勇士》,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居民。每周播放一部红色电影,该社区已坚持了6年。播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放红色电影可以( )
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启示我们( )
①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 ②自觉接受健康文艺作品的熏陶,提高思想文化素养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创作多样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12.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13.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节日期间,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完成。“会礼”结束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这说明(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 ②民族节日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 ③透过民族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民族节日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教育配套资料K12
D.③④
教育配套资料K12
1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世纪中期以来,儒家思想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这体现了( ) 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优秀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5.李克强于当地时间2017年3月28日在奥克兰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督雷迪时强调,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各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7.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手段 ④文化传播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7年9月20日,敦煌研究院举行“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上线启动仪式,向全球共享30个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图像和虚拟漫游节目。这一做法( )
①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文化传播 ②是中华文化统领世界文化的重要举措 ③使数字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教育配套资料K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